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第51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电话局的位置,应能适应整个局、所规划中各个时期的用户发展需要;交换区域形状尽可能成为矩形,最好接近正方形,避免其形状变成长形或交换区界的界线过于曲折。
考点:
第六章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考点5:电信系统规划;
1.电话需求量预测
每座电话端局的终期容量为4~6万门,每处电话站的终期设备容量为1~2万门。
2.城市电话局所选址
选址的环境条件应尽量安全,服务方便,技术合理和经济实用。
3.线路布置规划
合理确定线路路由和线路容量是电话线路规划的两个重要因素。
线路占总投资的50%左右。线路敷设最理想是采用管道埋设,其次是直埋。管道中心线应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平行。管道埋深不宜小于0.8m,埋深不宜超过1.2m。直埋电缆、光缆埋深应为0.7~0.9m。市话电缆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不可避免与1~10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电信电缆之间净距不应小于2.5m;与1kv电力线合杆时,净距不应小于1.5m。
4.移动电话网规划
移动电话网根据其覆盖范围,采用大区、中区或小区制式。大区系统服务半径为30km左右,亦可大于60km,用户容量小,一般几十至几百户,多到几千至一万户;小区制系统的基本分区半径为1.5~15km,容量为100万户;中区制界于大区制和小区制之间,服务半径15~30km,容量为1000~10000户。
5.微波通信规划
微波路由走向应成折线,各站路径夹角宜为钝角。
在传输方向的近场区内,天线口面边的锥体张角20°,前方净空距离为天线直径d的10倍范围内,应无树木、房屋和其他障碍物。
第52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消防站主要按占地和装备状况划分为三级:一级消防站拥有6~7辆车,占地3000m2;二级消防站拥有4~5辆车,占地2500m2;三级消防站拥有3辆车,占地2000m2。
考点:
第八章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考点5:城市消防设施规划;
1.消防设施: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掺望塔。其中城市必不可少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站和消火栓。
2.消防站:一般消防站:拥有6~7辆车,占地3000┫;二级消防站;拥有4~5辆车,占地2500┫;三级消防站:拥有3辆车,占地2000┫左右。
接警5min后,消防队要到达责任区边缘,每消防站责任区面积宜为4~7k┫。消防站应与医院、小学、托幼以及人流集中的建筑保持50m以上的距离;消防站与危险品或易燃易爆品生产贮运保持200m以上距离,且位于这些设施的上风向或侧风向。
3.消防栓:
消防栓间距应不大于120m,靠近路口沿道路设置。当路宽大于等于60m时,宜双侧设置。消防栓距建筑墙体应大于0.5m。
第5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数字通讯、遥感为代表。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1: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行业的应用;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行业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绘图,即cad;
2.利用遥感信息调查土地使用、建筑类型、调查水体、大气环境质量、调查固体废弃物、道路交通等;
3.以数学方法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分析、预测、模拟城市交通;
4.有关社会、经济问题的统计、预测、评价等定量分析;
5.城市建设申请、审批日常业务的办公自动化;
6.建立城市规划综合数据库,为规划的有关机构、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
第54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天气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大气层对电磁波辐射的透明度,因此,传感器选择的探测波段一般是反射、吸收散射率较少而透射率较高的波段。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2:遥感类别;
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与地面遥感;根据传感器工作波长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根据电磁波辐射源划分为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根据应用领域分为气象遥感、海洋遥感、水文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城市遥感、地质遥感等。其中航天遥感是距地面80公里以上空间进行的探测,探测范围广,成像快,又可进行动态观测,目前已占主导地位。
第5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彩红外像片是在摄影时加用黄滤光片,滤去蓝光,并使用彩色红外胶片摄影而得。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3:遥感平台;
卫星平台:能在短周期里反复获取同一地区的图像。航天遥感以扫描为主,摄影为辅获取图像。
航空平台:空间分辨率较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航空遥感以摄影为主获取图像,费用较高。
超低空微型遥感平台:小范围内满足大比例、高分辨率的要求,而且机动灵活,费用低廉。
第5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由于红外光对城市大气烟雾尘埃的穿透力较强,而显著地增大了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因而彩红外航空摄影比天然彩色航空摄影所包含的城市景物信息量大为增加。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1:常用遥感图像;
1.彩红外航空像片:色彩饱和度高,对比度强,清晰度好,对植被、水体的分辨率高(植被呈红色)。
2.热红外扫描图像:白天黑夜均可成像,对地面温度的分辨率可达0.1?.5℃,常用于城市热岛分析。
3.微波雷达图像:微波可穿透云层,能分辨地物的含水量、植物长势、洪水淹没范围等。
4.mss图像:美国的陆地卫星提供的图像,扫描通道有4个,几何分辨率为79m×79m,成像周期为18天。
5.tm图像:扫描通道有7个,几何分辨率30m×30m(红外通道是120m×120m),周期仍为18天。
6.hrv图像:由法国卫星提供,扫描通道有4个,全色通道几何分辩率为10m×10m,其余通道为20m×20m,周期为26天。
7.气象卫星图像:中国和美国的气象卫星图像。
第5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从建国后直至1978年,我国住宅建设由国家单一投资,排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城市住房制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低租金、分配制、福利型。
考点:
第二章 供需理论及其应用 ☆☆☆☆☆考点3:城市住房市场;
住房市场的特性是短期内供给非常缺乏,住房需求方面影响的重要因素有家族的收入、家庭人口的构成。
第5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财政的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被归纳为分配、调节、监督三大职能,但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也有了相应的转换。
考点:
第五章 城市公共经济问题 ☆☆☆☆考点5:公共财政;
财政政策就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是政府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来影响经济生活的一种手段,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等等。
财政的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归纳为分配、调节、监督。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还具有三大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增长。
城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规费收入、债务收入。
城市财政支出:市政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事务支出、生产支出、生活支出、管理支出。
第5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在国家的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划定国内生产总值是以生产的国界为准,而不是以投资和劳动力的来源为准。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6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其《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指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不是产值的绝对水平,也不是人均的产值,也不是资本存量的增长,而是经济中制造业部门的若干产业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