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4)污泥膨胀$lesson$
¾¾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异常增高,可达400以上。
¾¾①因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 ②因粘性物质大量积累而导致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¾¾丝状菌性膨胀:
主要是由于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引起的,主要的丝状菌有:球衣菌属、贝氏硫细菌、以及正常活性污泥中的某些丝状菌如芽孢杆菌属等、某些霉菌;
¾¾高粘性污泥膨胀:
①多在低温季节发生,主要现象是:废水净化效果良好,但污泥难于沉淀,污泥颗粒大量随出水流失;
②微生物表面为凝胶状的多糖类物质所覆盖;
③主要原因:低的MLSS,高的BOD 负荷。
¾¾污泥膨胀的主要对策:
A杀灭丝状菌,如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等的药剂;――加杀菌药剂
B.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投加絮凝剂如:硫酸铝等;――加化学药剂
C.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投加粘土、消石灰等;――加化学药剂
D.加大回流污泥量并在其回流前进行再生性曝气;――加强曝气
E.使废水经常处于好氧状态,防止厌氧反应的形成,如预曝气;――加强曝气
F.加强曝气,提高混合液的DO值;――加强曝气
G.考虑调节水温;水温<15°C时易于发生高粘性膨胀;而丝状菌膨胀多发生在20°C以上;――加强曝气
H.降低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调节
I.调整污泥负荷,当超过0.35kgBOD/kgMLSS.d时,易于发生丝状菌膨胀;――调节
J.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控制高粘性膨胀;――调节
l 统一的污泥膨胀理论:
(1) 低F/M比(即低基质浓度)引起的营养缺乏型膨胀;
(2) 低溶解氧浓度引起的溶解氧缺乏型膨胀;
(3) 高H2S浓度引起的硫细菌型膨胀。
l 低基质浓度下的营养缺乏型膨胀的选择性理论:
l 选择器:
选择器的出发点就是造成曝气池中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选择性地发展菌胶团细菌,应用生物竞争的机制抑制丝状菌的过度增殖,从而控制污泥膨胀。
(1)好氧选择器:具有推流特点的预曝气池,其停留时间的选择非常重要;
(2)缺氧选择器:高的基质浓度;菌胶团细菌在缺氧条件下(但有NO3-)有比丝状菌高得多的基质利用率和硝酸盐还原率;
(3)厌氧选择器:其作用机制与缺氧选择器相似,即在厌氧条件下,丝状菌具有较低的多聚磷酸盐的释放速度而受到抑制。
B.二沉池的常见异常现象及对策
¾¾二沉池出水水质异常主要表现在透明度下降、SS、BOD5(COD)值增高、大肠菌数增加等;
¾¾主要原因是由于曝气池的净化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¾¾另一方面,就二沉池本身来说可能是因为:1)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停留时间过长;2)剩余污泥的排除不够及时、充分;3)由于沉淀池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产生短流和异重流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