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特别推荐:第二轮
点击查看: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各科目》第二轮摸底测试卷汇总
案例一:
某大城市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4车道,全长80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5处,跨河特大桥1座(1750m),大桥5座(共1640m),隧道4座(共3800m),其中单洞长隧道(2400m)。公路位于规划未建成区,起点接城市环路,沿线为山岭重丘区、相对高差50-300m,线路穿岭跨河,沿山谷行进,过山间盆地,有支线通向旅游区。该公路征用土地 640hm2,其中农田150 hm2,林地300 hm2,草坡和未利用地140 hm2,其余为水塘、宅基地等,土石方量864万m3,有高填方段2400m。项目总投资38亿元。该项目所在区域雨量充沛,夏多暴雨。森林覆盖率约 40%,包括人工森林和天然林。公路沿线农业发达,村庄较密集,穿越2个村庄,附近有2个较大乡镇,另有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各1处。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参考答案均为原大纲所给出的):
1.说明工程概况介绍部分有关生态影响的工程分析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地点、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环境类型,占地特点;隧道上方及周边环境;隧道地质岩性及地下水疏水状态;景观影响。
(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跨河大桥的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的影响。
(3)高填方路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占地基本农田情况。
(4)边坡防护;主要为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
(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公路采石场及砂石料场情况。
(参考答案点评:本题实际上抓住重点工程及主要临时工程就可以顺着来解答了。大纲提供的该参考答案给出了5个主要方面的工程分析内容,但仍然是不完整的。首先应给出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线路长度、走向、路基高度及宽度、工程挖方量、填方量、互通式立交,收费站及服务区设置情况;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情况。这些也都是与生态影响有关的内容。)
2.说明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
(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
本项目现状调查方法有:现场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用卫星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类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等。
(参考答案点评: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首先要弄清工程沿线影响范围内的生态功能区划情况、沿线生态系统类型,识别生态保护目标及要求。根据题意,本工程沿线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林和天然林),农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分别给出应重点调查的内容。除大纲提供的答案外,森林还需要调查清楚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情况,森林郁闭度、主要树种及生长情况、估算其森林蓄积量。景观资源应调查该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等级、主管部门、建设时间,景区规划及保护要求等基本情况。)
3.简要说明该项目评价的重点和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本工程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含水土流失问题)、噪声影响(略)。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对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
(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3)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
(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
(5)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6)景观美学评价;
(7)噪声敏感点的监测、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8)水环境尤其是水源保护问题(跨河大桥段)
(参考答案点评:一般情况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主要有生态影响和噪声影响两个方面。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由于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及其引发的水土流失,噪声影响主要是营运期交通噪声。对于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按大纲提供的参考答案来答,很容易遗漏。其实,可以按施工期和营运期需关注的内容分别来答,结合项目特点和题干所给的项目区环境特征,抓住生态系统类型及敏感保护目标,该题就比较好答。如施工期,施工作业对森林植被及野生动物有不利影响;占地对农田及农业生产、土壤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基本农田的占用;施工期取土场及取土作业、工程开挖及弃渣对生态有不利影响;施工作业破坏山丘区的地形地貌及植被,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营运期,公路切割与阻隔影响野生动物通行;车辆营运噪声影响靠近公路的居民生活,需要进行监测、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运输危险品车辆在经过跨越河流的桥梁段发生事故时,容易导致河流水环境污染。抓住敏感保护目标,就不会忘记题干给出的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的影响与保护。)
案例二:
某段高速公路2005年建成通车,建设单位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该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报批手续,在初步设计和实际建设中对线路走向和具体的建设工程内容有少量调整。该段高速公路全长50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设1104米特大桥一座,中小桥若干座,特大桥桥面设排水孔;双洞单向隧道2座,单洞长3200米,互通式立交1处,分离式立交1处,服务区1处,取土场8处,弃渣场20处,共征用土地206公顷,公路所经地区为山岭重丘区,其中通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线路长度5公里,特大桥从A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边界跨越。由于线路偏移,声环境敏感点由原来的12处变为6处,其中4处与环评审批时一致,8个取土场有2个分布在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有1个在重点治理区,弃渣场均分布在沿线的沟壑,服务区靠近一人口约2000人的村庄,设有1.5吨/小时燃煤锅炉一座,烟囱高度20米,服务区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到服务区外冲沟,经过100米汇入经该村的小河上游,公路沿线部分敏感点情况见下表:
名称 | 与路肩距离(m) | 与路肩高差(m) | 临路户数 | 临路情况 |
上湾村 | 168 | 8 | 10 | 侧向公路,有围墙 |
青龙坪村 | 68 | 3 | 6 | 面向公路,主要为二层楼,位于隧道出口处 |
英雄中学 | 90 | 2 | 面向公路,二层楼房 | |
马兰村 | 180 | ―6 | 1 | 村庄大,周围绿化好,树木高大,枝叶茂密 |
牟家村 | 102 | 0 | 3 | 面向公路 |
楼前村 | 68 | 4 | 5 | 平房,面向公路 |
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给出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的重点内容。
(1)工程占地造成的植被损失情况。通过调查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植被类型及分布、生长状况,进行必要的估算或测算。
(2)调查野生动物分布及活动情况,调查是否设置生物通道,并分析生物通道设置的合理性。
(3)调查公路经过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段及高填深挖路段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及效果。
(5)调查取土场和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情况,特别是分布在重点监督区的2个取土场和重点治理区的1个取土场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情况,弃在沟壑内的20个弃渣场是否采取工程与生态治理措施。
(6)调查隧道、特大桥、互通式立交等重点工程造成的生态影响及恢复情况。
(7)工程生态补偿及生物通道设置情况。
2.指出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调查需关注的问题?
(1)调查工程施工期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调查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有效性。
(2)分析工程运营期可能发生的水环境风险,调查是否有应急预案。
(3)工程特大桥设排水孔不可行。此特大桥跨越A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边界,一旦发生运输危险品车辆事故,很容易污染水源,应设置导水设施,将桥面径流导至保护区外处理。
(4)调查流经服务区附近村庄的小河的水环境功能及利用情况,调查服务区废水经化粪池后汇入小河造成的水环境影响。
3.根据表中信息,指出不需要采取隔声措施的敏感点。
上湾村、马兰村。
4.指出英雄中学噪声监测布点应注意的问题。
在与公路与英雄中学之间,垂直公路从路肩开始,在距离20m、40m、60m、80m、英雄中学教学楼前及教室内设噪声监测点。在一楼和二楼的教室均应进行监测。
5.说明本项目运营期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
主要是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行驶到特大桥路段时发生事故,危险品大量泄漏进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造成水质污染,危及城市供水。
6.从环保角度考虑,对服务区设施提出改进建议。
(1)服务区废水应经化粪池后,再进行必要的生化处理,处理后的水尽可能用于绿化、冲厕等。
(2)燃煤锅炉烟囱高度应增高到25米。(这实际上是在考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关于烟囱高度的有关规定。不同规模的锅炉,要求设置的排气筒高度也不同,需要注意。)
(本题为2006年环评师案例中考出的生态验收方面的案例。2005年验收案例考题是一个工业项目,主要考试内容是水资源利用及污水分流问题、第一类污染物的识别与监测布点位置;验收监测范围及布点原则、清洁下水监测与利用等内容重金属监测方面的内容。)
案例三:
甲乙两地拟对一双回线路450公里的500KV输变电工程进行改建,以完善区域电网结构,线路长度增加220公里,兼有紧凑型杆塔和鼓型排列塔,新建变电所、开关站各5座。新增线路沿线60%为平原或漫岗区,其余为山丘区。沿线区域有自然保护区1处、风景名胜区1处、历史文化城镇一座,涉及村庄20个,学校、医院各3处,跨越2条河流、1条铁路和3条公路。
1.识别输变电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1)施工期:施工噪声、生活污水(以COD、SS和油类为主)、施工扬尘(TSP、PM10)、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拆迁安置、施工垃圾。
(2)运行期: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场、变电所主变噪声、输电线路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变电所生活污水、油污水、生态与景观影响。
(如果问的是污染因子,则主要从施工噪声、扬尘、施工污水,运行期的电磁影响、无线电干扰、噪声及变电所污水方面考虑)
2.如何确定输变电工程的评价范围?
(1)生态影响评价范围,首先根据工程特性与环境特征确定各环境因素的评价等级,然后确定评价的范围。
(2)工频电磁场:变电站及开关站为所址中心半径500m区域,输电线路为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
(3)无线电干扰:变电站及开关站为围墙外2000m区域,输电线路为线路走廊带两侧2000m带状区域。
(4)噪声影响:变电站及开关站为围墙外100m范围,输电线路为线路走廊(线路两侧导线投影外各20m区域)带两侧各30m带状区域。
3.输变电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总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路径方案、施工工艺、杆塔和基础、与既有交通设施的交叉跨越、工程占地类型与面积、污染源分析及可能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
4.输变电工程现状监测内容、监测布点原则是什么?
(1)变电站
监测通过类比监测既有线路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高频段综合场强、无线电干扰场强。
在变电站周围四个方位分别设置一条向外辐射的监测线,以围墙为起点,测点间距5-10m,依次测到140m或190m为止。
在高压进出线的两个垂直方向,以围墙为起点,2m间距,设置8个监测点,测量频率为0.5MHZ,此外,在距离围墙20m处各加测一点,测量频率为0.15 MHZ、0.25 MHZ、0.5 MHZ、1.0 MHZ、1.5 MHZ、3.0 MHZ、6.0 MHZ、10 MHZ、15 MHZ、30 MHZ。
(2)输电线路
工频电场监测以档距中央导线驰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2.5-5m,顺序测到边相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0m处止。
无线电干扰测量在上述路径上以2m为间距设点测量,测量12点位。
5.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1)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的影响,特别是对沿线城镇、村庄、学校、医院、广播及通讯设备的影响。
(2)对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的不利影响。
案例四:
某地拟在近海建一混合码头,设计油品泊位3个,煤炭泊位2个,散杂货泊位3个。码头所在近海一带现状以水产养殖业为主。拟建工程占用陆域面积 270公顷,同时,需填海造地10公顷。征地无拆迁,但防护距离范围内是否有居民尚需调查。除港池疏浚约600万方外,陆地工程挖方量60万方,填方量 157万方。距码头占地区8公里有一省级自然保护区、距码头10公里的海域有一岛礁旅游渡假风景区。
问题:
1、在工程分析中,除交代主体工程基本情况外,还需说明哪些问题?
还需交代辅助工程、附属工程、配套工程、环保工程或依托工程,包括陆地运输道路、岸上储罐、供水、供电、通讯、生活办公场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
工程分析中应说明生产营运方式与过程,各类污染物的产生环节、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
2、工程建设生态影响应考虑哪些方面?
生态影响需考虑陆地生态影响与近岸海域生态影响。
陆地生态影响保护工程占地及土石方填挖作业造成的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植被损失、水土流失,对周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省级自然保护区、岛礁旅游渡假区等的不利影响。
近岸海域生态影响主要是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包括港池疏浚及产生的悬浮物质、船舶运输及其排放的噪声等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不利影响;运输油品的船舶发生溢油事故产生的环境风险或污染影响。
3、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中,环境保护目标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外,还应关注哪些?
关注工程占地区自然植被、野生动物、有无保护物种,重要群落或生态系统;关注近岸海域环境功能、海水水质现状、海洋保护动物、重要经济鱼类等海洋生物资源现状、海水养殖等。
4、简述工程施工期可能对近岸海域造成的影响。
主要是码头工程填海造地施工及港池疏浚作业影响,包括施工期产生的施工污水、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港池疏浚产生的悬浮物、噪声、含油污水对近岸海域水质及海洋生物将造成不良影响。其次,施工期扬尘、固体废物对海域的影响等。
5、简要分析营运期的环境风险因素。
主要是陆地油罐及运输油品的船舶发生油品泄漏、着火,不仅会造成安全事故,也将破坏、污染环境,特别是海洋生态环境。
此外,国际运输运输船舶需关注外来物种引进的生态风险问题
案例五:
某地拟建一常年存栏3000头的养猪场一处,选址处于A城西北方向的城郊,距城市中心区距离约20公里。场址区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量的农田防护林及灌草丛,养猪场采取半封闭式养殖,冲洗猪舍的废水设置污水处理站就地处理后排入Q河,Q河为非饮用水源地,猪粪由附近农民拉走肥田。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1.简述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本项目拟选场址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不合理。由于养猪场存在较为明显的水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并容易孳生病源生物等,选址时应远离城市及居民集中居住区,并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2.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项目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2)施工期生态影响
(3)水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空气质量影响
(5)卫生防护距离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6)公众参与
3.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因子有哪些?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可选择哪些因子?
(1)主要是猪场粪便及尿液挥发的恶臭及恶臭气体,包括硫化氢、氨、粪臭素等。
(2)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可选择硫化氢。
(本题主要考的是恶臭污染问题。因为养猪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是恶臭,也是居民在心理上最关心的。在TJ36-97《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中硫化氢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1mg/m3,是氨气浓度的1/20,而且养猪场主要恶臭成分是硫化氢。)
4.本项目污染治理应关注哪些因素?
(1)猪场粪便及尿液及其恶臭污染的治理及其综合利用。
(2)冲洗猪舍废水的处理。
(3)营运期切实做好卫生防疫。
(4)做好公众参与,设置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防止造成群体性事件。
5.给出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并指出主要参数的来源及意义。
卫生防护距离采用(GB/T 13201-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Qc /Cm=[(BLC+0.25r2)0.5LD]/A 公式中参数来源及意义如下:
Cm-标准浓度限值,mg/m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S/π)0.5;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的表中查取。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1.养猪场选址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1)拟建场址周边是否有城镇、村庄等集中居民区,场址是否位于居民集中居住区的下风向,并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
(2)场址附近是否有风景名胜区、公园等居民旅游、观光、休闲、渡假区等敏感保护目标,养猪场与这些敏感保护目标最好有山体或森林相隔;
(3)猪场污水排放是否会影响到当地具有饮用功能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水体,包括地表水体和地下水;
(4)是否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固体废物选址有相应的标准或规范要求,考试时容易在选址方面出题。但任何一个项目的建设,其选址都很重要。需要慎重考虑。)
2.本项目在项目概况及分析中应交代清楚哪些内容?
(1)交代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单位、建设规模等;
(2)交代项目地理位置(题目给出场址与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应说清养猪场与城市建成区边缘的实际距离),占地面积、类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及工程量、工程平面布局及其合理性,工程总投资,环境保护投资及建设内容;
(3)养殖场配套及附属设施、饲料来源与加工情况;
(4)养殖场供水水源、水量及排水水量与去向,纳污水体功能等;
(5)猪场主要污染物产生环节、源强(如,日产生量)、排放方式及工程设计中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3.给出营运期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组织,职责与制度健全、明确,管理程序科学;
(2)污水处理设施须稳定、有效运行,避免污水未经处理排入附近水体,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测,监测养猪场排水对Q河水体是否造成污染;
(3)监测养猪场空气污染情况,特别是定期监测下风向集中居民区空气质量;
(4)监督粪便及尿液及时处理、处置或综合利用,日清日洁,减少污染;
(5)消除产生病源生物及疫情的条件,发现隐患及时处置;
(6)自觉接受当地环境保护及卫生防疫等部门的监督管理与技术指导。
4.在影响分析与评价中,除水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外,还应关注哪些方面?
(1)关注以粪便为主的固体废物处理不当的污染问题;
(2)关注可能发生疫情的问题,或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
(3)关注蚊蝇孳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4)关注施工期的生态影响。
5.猪场粪便处理是否存在问题?
(1)粪便由附近农民拉走肥田虽然是一种处置方案,但存在不能及时拉走或不能完全拉走而造成污染的问题。
(2)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彻底解决粪便污染,选择应急安全卫生填埋场或处置场所。
(我国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业,养猪、养牛、养鸡、养鸭或其他特种养殖等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环评单位也经常做这样的项目。应该引起应试者的注意。
案例六:
某城拟在近郊集中开发一处集商贸与住宅一体的大型建设工程,四星级宾馆一处,住宅楼11栋,大型商场一处。宾馆和商场均拟建造大面积玻璃幕墙,建中央空调系统,设有地上和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配备有小型洗车场。建垃圾转运站一处。工程需对一所既有城郊小学进行改建,并新建一社区卫生院。开发区有干线公路与主城相隔,供水、供电均可由城市既有供水网和电网提供,但城市热电厂管网近期不能延伸到此开发区,需建一锅炉房对开发区集中供热。占用农田 80亩、果园18亩和菜地40亩,拆迁居民70户。
问题:
1.指出地上停车场营运期环境影响,需要调查哪些方面的资料。
(1)汽车发动及行驶所排放的尾气影响社区环境空气质量;
(2)车辆发动与行驶产生发动机噪声、行驶噪声、鸣笛噪声影响;
(3)调查停车场面积、车位数量,停车高峰和低谷期,主要车辆类型或发动机类型,油耗,怠速状态下不同类型车辆(主要是发动机)尾气的最大排放量,常规天气条件,包括风向、风速、降水等。
2.指出地下车库的环境影响问题。
(1)施工时大量开挖土石方,一方面需车辆大量运输,加剧车辆噪声与尾气的环境污染,二是对地下水会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浅层地下水,三是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诱发地表塌方。同时,还会造成噪声及空气的污染。
(2)营运期,车辆尾气污染问题。车库集中了较多的车辆,在发动时会排放较多的尾气,对地下车库监管人员不利。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区域环境空气的污染。要弄清车库面积,车位数,车库换气系数、机动车消耗单位燃料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高峰时车流量、平均车流量等。
(3)车辆发动及进出车库产生的振动与噪声影响问题。
(4)洗车废水污染与处理问题。年耗水量,最大日耗水量,最小耗水量,日平均耗水量。可通过类比调查获得相应的数据、资料。
3.在开发项目建设投入营运后,除常规环境影响外,还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影响?
(1)光污染,玻璃幕墙反光,晕眩导致行人,影响驾车司机视线,导致交通事故,反光还容易加剧夏季的热污染。
(2)本项目拟建垃圾转运站一处,垃圾堆存存在恶臭影响,以及蚊蝇卫生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其选址及运行期的环境管理问题。
(3)局地气候及高楼风问题,小气候的形成,可造成局地通风不畅,而又可能造成局部污染增加或污染物的聚集与扩散问题。
(4)社会影响。学校、医院的通道、安全消防通道的保证。
(5)空调影响,噪声与排风问题。
4.对于拟建的集中供热锅炉,需考虑哪些问题?
(1)锅炉情况,需确定锅炉的类型及燃料种类、装机容量;
(2)污染物排放要求,不能超过规定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
(3)根据实际情况,在燃油和燃气能够保障的情况下,锅炉燃料尽可能选择燃油和燃气等清洁燃料;
(4)烟筒高度要求,应高出附近200米半径范围内最高建设物高度3米以上。
(5)根据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设置监测孔或安装有线监测设备。
案例七:
某城市根据当地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拟规划一工业开发区,以能源重化工为主,规划用地面积10km2,现委托你所在机构进行该工业园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该城北部以一条河流与另一城市相隔,该河流为两城市的饮用水源。该城西南方向有较大面积的农田,且均为基本农田,农田西南有山脉一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在未来十年内将由现在的30万人口发展到45万人,城市总体发展方向为沿江向东西两个方向展开。近期拟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城市东南方向16km处,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后的污水尽可能作为中水回用,少量排入北部河流城市下游段。在城市规划中预留了三处工业开发区,分别为城市东东南方向15公里处(A区)、东南方向20公里处(B区)、南东南方向17公里处(C区),分别发展能源重化工业、轻工纺织业和机械加工业,但未明确哪一区块用于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三处工业区规划实施需搬迁9个村庄近10000人。开发区集中配套建设相应的供水、供电、交通和通讯设施。该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春季常有来自西北方向的大风,年降水量560mm,蒸发量4300mm,冬季较为寒冷。
问题:
1.请给出三处工业开发区分别适宜于发展哪类工业,并说明理由。
(1)A区适合发展机械加工业、B区适合发展轻工纺织业、C区适合发展能源重化工业。
(2)根据工业用地的布局原则,污染重的工业宜远离城市,并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污染轻的可布置的城市的近郊区。从污染轻重来看,能源重化工业污染最重,其次是机械加工、轻工纺织业。
2.污水处理厂位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1)合理。
(2)处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城市距离适中,位于城市工业集中区,处理后的中水便于回用。
3.指出能源重化工开发区规划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阐明并分析规划编制的背景、规划的目标、规划对象、规划内容、实施方案,及其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划的关系;
(2)进行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即分析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如环境保护规划、其他两个工业开发区的规划的协调性;
(3)规划实施限制因素分析;
(4)对规划提出的有关方案进行初步的筛选;
(5)对与本规划有关的配套工程进行简要说明与分析。
4.指出该能源重化工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要素及主要指标
(1)水环境影响指标,规划开发区主要河流水质指标,包括PH、水温、COD、BOD、DO、SS、氨氮等常规指标及与开发区规划建设项目有关的特征指标。
(2)环境空气影响指标,TSP、PM10、SO2、NO2、Pb、F、O3.B[?]P及与开发区有关的特征污染物指标。
(3)噪声影响指标,区域环境噪声及主要噪声源噪声。
(4)固体废物影响指标,固体废物产生的种类、数量、成分,处理处置方式等。
(5)生态影响指标,土壤类型、生态系统类型、主要野生动植物及生境条件、主要生态问题及原因、生态演变趋势。
(6)风险。需识别风险源、风险发生的因素、危害等。
5.从区域发展层次,该能源重化工开发区环评需考虑哪些宏观因素?
(1)与城市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性
(2)与环境功能的协调性
(3)与其他两处工业开发区的协调性
(4)区域环境承载力
(5)进入该开发区的相关工业企业类型与产业链关系的协调性
(6)节能减排、总量控制与清洁生产
案例八:
某地拟对一山区河流进行水电梯级开发,河流长度约380km,河床坡降较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流域面积4万km2,农田相对较少,且分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交通不发达。河流中经济鱼类较多,山丘植被均为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流域内有自然保护区3处(其中,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一处),风景名胜区5处,但均为山丘区,从规划报告来看,水库淹没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影响不突出。规划报告提供了三个开发建设方案。规划创造从工程经济技术角度推荐了自上而下建设“一库七级”水电站方案,开发方式既有引水或也有堤坝式,还有混合式。规划方案实施后需迁移人口5 万人,涉及2个县的9个乡镇21个村。
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及拟开发河流水文特征调查;
(2)陆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落及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现状问题及原因演替趋势调查分析;
(3)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重要经济鱼类的“三场”调查,重要饵料生物的调查,洄游性鱼类特性调查;
(3)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之等级、功能区划、保护对象及其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是本规划生态现状调查的重点对象。
2.给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
(1)主要生态保护目标有:保护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陆生、水生生态环境及重要物种的栖息地,重点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种群密度,维护区域生产力,尽可能保持流域景观生态体系。
(2)评价指标以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可选取重要野生动植物物种是否消失,规划建设项目与重要生境的区位关系及可能受到的影响,规划工程对珍稀保护物种的影响,分析、评价是否会因本规划实施而发生陆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分析与流域内生态保护规划的协调程度,工程建设土石方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1)陆生生态:主要从流域生态完整性、流域生物多样性、对局地气候、对环境敏感对象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影响方式、程度与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对规划方案可能影响的珍稀、保护陆生动植物进行评价。
(2)水生生态:分析评价区域内水域生态条件、水生生物组成特点、种群数量以及下游河段中水生生物及鱼类的影响,重点是重要经济鱼类三场及珍稀、洄游性鱼类的调查及影响评价。
(3)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各建设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水库建成导致大规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施工区,特别是渣场布置的环境可行性。
4.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总体上需充分考虑哪些因素?
(1)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性影响;
(2)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累积性或叠加影响;
(3)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
5.规划实施后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1)水资源影响:有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主要是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及其影响,水质污染影响;
(2)生态影响:陆生生态与水生生态影响,特别是对陆生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影响;水文情势变化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重要经济鱼类的影响;
(3)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规划实施后由于淹没及冲蚀等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影响;
(4)社会环境影响:主要是移民安置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区域能源结构、交通、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人群健康、宗教信仰、后备土地资源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