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科学发展,现行糖尿病治愈不是神话” 、“某某医生神乎其神,有求必应”……想必你不止一次看到或听过这样的报道和言论,甚至于国内某权威报纸也出现过“构建完美医学”这样的新闻标题。
市场经济的到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迫切。反观书市,健康养生书籍汗牛充栋,张悟本一流的“妙手神医”也应运而生。养身的确可以益寿,好医生的确可以治病。但民众似乎忘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不是活神仙,不能时时妙手回春,手到病除。生命是一场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的性传播疾病,生老病死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对于那些对医学抱有“盲目自信”的大众,我不禁想疾呼: 醒醒吧,医生不是活神仙。
医生不是活神仙,因为生命和疾病是极其复杂的。人体大约由50万亿个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里就有30亿个碱基对,每一秒钟内神经系统都要发出100万个以上的神经冲动指挥人体活动。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例如没有两个肺炎患者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他们被相同的细菌感染,即使让他们服用了相同的抗生素,两个人的恢复情况仍会相差甚远。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第九版国际疾病分类中,就有13000多种不同的疾病、综合征和损伤。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能够以13000多种不同方式出现问题。在《革命清单》这本书中,作者哈佛医学院教授阿图?葛文德将世界上的问题可以分为简单、复杂以及极端复杂三类。简单问题是那些具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复
杂问题类似于把火箭发射到月球上这类问题。极端复杂的问题类似于抚养子女这类问题,专业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们却不是活的成功的充分条件。在作者看来,病人比飞机更具有独特性,治病过程往往是极端复杂的,甚至比人类涉足的其他任何领域都要复杂。
医生不是活神仙,因为科学和人类技术是有限的。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Sydney Burwell曾经对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医学院所学的知识,其中有一半可能在10年后会被认为是错的,更糟糕的是,没有一个老师知道是哪一半错。”上文所言的“构建完美医学”就是一个伪命题,医学永远是个不完美的学科。到医学科技已经算是十分发达的今天,一些常见病,如鼻炎、耳鸣等都还没有可以迅速根治的好方法。作为人类健康大敌之一的艾滋病,自发现至今已经差不多半个世纪过去了,已经夺走成百上千万鲜活的生命,但人类仍然没有找到安全有效的预防疫苗和药到病除的治疗药物。医学会进步、会腾飞,却永远不可能到达完美。
医生不是活神仙,因为每位医生只是一个平凡个人。在人们惯常思维里,总是将医生、护士誉为身着白大褂的神圣天使,将他们塑造成毫不利己、无私奉献的圣徒。殊不知医生也要吃饭睡觉,也要养家糊口。索尔尼仁琴的《癌症楼》中东佐娃是医院里的放射科主任,能够独当一面。每个周末,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的她得先把丈夫和儿子积累的一周脏衣服洗干净,为了应付下周的高强度工作,她还得为家人先做好上半周的饭菜……医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他就是我们平时走在路上随时会擦肩而过的人。医生只是人,也会犯错,即使是顶级的老师也会犯可怕的错。就比如开处方,这是一个常规程序,记忆力和专注力在其中至关重要―但人类的记忆力却并不可靠。无可避免,医生总会有开错药或者开错剂量的时候。即便处方签写得完全正确,药师拿药的时候也可能看错或者拿错,错误很难完全避免。
医生从来不是活神仙,并不是说医生面对疾病就可以素手无策,不负责任。它需要我们医患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合作,增加战胜疾病的机会。作为患者的一方,对治疗效果应该有更为理性的期待,明白预防疾病远比治疗疾病更重要。作为医者的一方,应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和每一种疾病。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这在医学界广为流传,医者应该明白“医学的最大价值更在于安慰和帮助病人”。医生在尽最大的努力去治愈病人同时,需常怀一颗医者仁心。就如《心术》说的, 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仁术,即治病救人。第二重境界是任心,即人文关怀,有悲天悯人之心。第三重境界是仁爱。让我们每位医生都努力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病人的精神支柱吧!
来源: “医学界杂志”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