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课程推荐:2014年社会工作者VIP直播保过|全科保过|单科全程|老学员特惠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需要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独特性 ;社会性;
人类需要层次: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阿尔德弗尔(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人类需要的类型:生物性需要(进食、饮水等)和社会性需要(交往、成就、权力);
人类行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类行为的类型: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判断正常与异常行为的标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社会环境: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环境特点:多样性;动态与静态的相对统一;
社会环境的构成:家庭、朋辈群体、学校与工作单位、社区、社会(或社会系统)、文化、大众传媒;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体必须适应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人类行为也能改变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 人生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婴儿期:信任还是不信任―希望;幼儿期: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意志力;儿童早期:主动还是内疚―目的;儿童中期:勤奋还是自卑―能力;青少年时期:自我同一性―忠贞;成年早期:亲密还是孤独―爱;成年中期:繁殖还是停滞―关怀;老年期:自我整合还是绝望―智慧);
>>>更多信息请关注环球网校社会工作者考试频道 社会工作者考试论坛!
课程推荐:2014年社会工作者VIP直播保过|全科保过|单科全程|老学员特惠
时期 |
生理发展 |
认知与心理 |
社会性与人格 |
婴幼儿 |
大脑迅速发展; 动作发展最为迅速; |
感觉运动阶段;目标取向行为;形成符号思维能力;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 |
依恋形成; 自主与羞愧; |
儿童阶段 |
智能、肌肉技能发展; |
语言和记忆力增强;逻辑思考;思维及 推力能力增强;开始掌握书面语言; |
创造力和主动性;利他行为出现;朋辈群体出现;校园和朋友出现; |
青少年阶段 |
生理发生变化; |
智力发展的高峰期;稳定价值观、人生观;逆反心理;同辈群体的重要影响阶段;后期开始独立,自由权利意识增强 |
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青少年社会化; 渡过“危险期”; |
成年阶段 |
到达顶峰后生理机能开始退化;更年期出现 |
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熟练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更有智慧; |
建立社会角色;情感稳定婚姻务实;婚姻问题、精神健康和就业问题 |
老年阶段 |
生理和认知退化; |
回忆生活;怀旧; |
角色变化,退出岗位;无用感;经济困难;人际关系淡化;疾病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