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中级经济师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9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归纳:第十一章

环球网校·2019-09-11 10:32:01浏览520 收藏52
摘要 2019中级经济师备考中,环球网校分享的“2019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归纳:第十一章”以下介绍了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章节考点归纳供大家参考,更多资料敬请关注环球中级经济师考试频道……

相关推荐:2019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归纳汇总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这一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表明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原因是市场工资率的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相当于获得了一种“非劳动收入”,而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2、替代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因此会促使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转而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当工资率上升时,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二)市场或单个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1、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这种形态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在劳动者可以在行业和职业间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行业或职业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其所反映的是比较常见的行业市场劳动力供给状况。向上倾斜,表明工资率和劳动力供给成正相关关系。

2、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反映市场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的情况。成因:

①与某些短期情况有关,即在短期内,尽管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某一类劳动力需求大增,工资率上升,但由于个人来不及调整他们的工作计划,或者某些职业或技能的培训期较长,在短期内无法提供劳动力供给。

②其所描述的可能是一个已充分利用了他的劳动力资源的经济社会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3、水平形状的曲线

①可以反映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的情形;

②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单个劳动力需求者即单个企业所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情况,它表明,企业只要能够支付市场“通行工资率”,便可雇用到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低于此工资率,便一个人也雇不到。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意愿与经济刺激之间的关系。所谓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随着工资率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灵敏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工资率变动%=(工时增加或减少绝对数量/初始工时)%/(工资率上升或下降绝对数量/初始工资率)%。

通常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弹性一般为正。

(1)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1,劳动经济学称之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富有弹性;

(2)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1,这种情形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缺乏弹性。

(3)当工时变动百分比等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则称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单位弹性,数值为1。

(4)在某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可能不会带来劳动工时的任何变动,这种情形可认为劳动力供给弹性为零,即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弹性(垂直曲线)。

(5)如果在某工资率下劳动需求者可获得任意数量的劳动力,那么此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可被视为无穷大,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无限弹性(水平曲线)。

二、家庭生产理论与劳动力供给的周期理论

(一)家庭生产理论

通过家务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家庭产品既可以采取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花费较多时间而使用较少半成品或利用较少的辅助设备)来生产,也可用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花费较少时间而大量使用半成品或利用辅助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家庭中的全体成员就要做出这样一种决定,即如何在市场工作、家庭物品的生产以及闲暇之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原则采取比较优势的原理,即每位家庭成员都应当选择他们个人的相对效率最高的那种时间利用方式。

(二)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与生命周期

1、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

(1)附加的工人效应: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比如丈夫)失去工作以后,其他的家庭成员(比如妻子)将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发生较大作用)

(2)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在衰退时期,一些失业工人对于在某一可行的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非常悲观,因而停止寻找工作,从而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发生较大作用)

2、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一个基本原则是,当一个人得到工资报酬的能力高于家庭生产率时,倾向于从事更多的市场工作,相反,当获得工资报酬的能力比较低时,他们将从事家庭生产。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时间密集型闲暇消费活动主要发生在早年和晚年,而在工资率较高的中年阶段,人们往往会把较多的时间用在有酬的工作上。

小编分享的“2019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归纳:第十一章”供大家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级经济师备考精华资料,点击以下“资料下载”即可免费获取哦!

相关推荐:2019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归纳汇总

第三节 职业生涯管理

第二节 劳动力需求

一、短期劳动力需求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

在经济学中,新增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出被称为劳动力的边际实物产出(MPL),简称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是理解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核心概念。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把一种生产要素逐渐越来越多地增加到数量固定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上去,那么不断增加的这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出量最终会下降,甚至会变为零。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只要其他生产要素(通常指资本)的数量不变,随着生产中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追求的劳动力为总产量所带来的增加量即他们的边际产出量会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然后达到零甚至为负的规律。

(二)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1、劳动力边际收益(MRPL)反映的是每增加一个工人所增加的收益。与MPL的联系是:劳动力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的价值量。

2、在短期中,企业的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就是它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由于实物生产率的边际收益递减必定造成收入生产率的边际收益递减,所以它的形状也同样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只要条件在MRPL>W时必然会增雇工人,一直增雇到最后雇用的一个工人的MRPL=W时为止。这显示了两个重要情况:

第一,在短期中,企业的劳动力边际曲线就是它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第二,工资率与企业愿意雇用的人数,即劳动力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因而劳动力需求曲线应是下倾的,即斜率为负。

二、长期劳动力需求

分析短期劳动力需求行为时,一般假定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本,且资本量不随工资率的变化而变化。但生产要发展,企业不可能永远不增加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

工资率变动在长期中能够比短期中对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更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

(1)所谓规模效应,又称产出效应,它是指工资率变动首先直接作用于生产规模或产出规模,然后再进一步影响劳动力需求量的作用过程及其结果。

原理:工资率上升 —→ 成本上升 —→ 缩减生产规模 —→ 劳动力需求下降

(2)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相对投入比例而对劳动力需求量产生影响的作用过程及其结果。工资率上升时,企业势必会更多地依赖资本来进行生产,而更少地使用劳动力,向“资本密集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原理:工资率上升 —→ 增加资本需求,减少劳动力需求

工资率下降 —→ 增加劳动力需求,减少资本需求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方向是相同的,即在长期内,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增加。所以,工资率变动对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两种效应所引起的变化之和。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走向,只能是向右下倾斜的,其斜率为负。

三、劳动力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

(一)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η)是指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W)变化1%所引起的此种劳动力的需求量(L)发生变化的百分比。公式为:

η=劳动力需求变动%/工资率变动%=(△L/L)/(△W/W)

η的值为负数,但经济学通常重视的是弹性的绝对值。

(1)|η|>1时,富有弹性。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速度会超过工资率上升的速度,工资总量就会下降。反之,工资率下降,工资总量将上升。

(2)|η|<1时,缺乏弹性。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缺乏弹性,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速度会慢于工资率上升的速度,工资总量就会上升,反之,工资率下降,工资总量将下降。

(3)|η|=1时,单位弹性。

(二)派生需求定理 希克斯——马歇尔

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

①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指产品价格变动1%所引起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产品需求弹性越大,生产此种产品的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也越大。

②要素替代的难易度。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力替代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高。

③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也越大。

④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总成本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越高。

(三)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是指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化1%所引起的另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是正值,即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促进了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增加,说明两者是总替代关系;如是负值,说明是总互补关系。

小编分享的“2019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归纳:第十一章”供大家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级经济师备考精华资料,点击以下“资料下载”即可免费获取哦!

相关推荐:2019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归纳汇总

第三节 职业生涯管理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其变动

一、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需求正好等于劳动力供给这样一种状况。此时的工资率即为均衡工资率或市场出清工资率,在这一工资率下通过市场实现的就业量即为均衡就业量。

在市场开放的情况下,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市场劳动力需求曲线无论其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我们可以断定,在特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需求曲线和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下,将有且仅有一个单一的工资率,这个工资率就是经济中的均衡工资率。

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破坏与重建

1、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当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而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工资率和就业量均随需求曲线右移而上升;反之,当需求曲线左移时,均衡工资率和就业量同时下降。

2、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而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必然导致均衡工资率下降和均衡就业量上升。同样道理,当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而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时,则会导致均衡工资率上升和均衡就业量下降。

3、劳动力需求曲线和劳动力供给曲线同时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以人口和劳动力增长为例说明:

(1)在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和劳动力增加会引起消费品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促使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另一方面,人口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必然会使劳动力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

(3)劳动力需求和劳动供给同时扩大,曲线同时右移,导致劳动力市场均衡位置以及均衡工资率的决定不确定。当需求曲线移动幅度更大时,均衡工资率就上升;而当供给曲线移动幅度更大时,均衡工资率就下降。

小编分享的“2019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归纳:第十一章”供大家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级经济师备考精华资料,点击以下“资料下载”即可免费获取哦!

相关推荐:2019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归纳汇总

第三节 职业生涯管理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及政府的作用

一、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结果:就业、失业、收入分配

(一)失业率与劳动力市场存量——流量模型(掌握)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100%

社会总人口可以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两部分。劳动力人口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以上,有工作或正在积极寻找工作或因临时失业而等待召回的人口。劳动力人口又可划分为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非劳动力人口主要包括在法定劳动年龄以下的人口、劳动年龄以上的退休人员、劳动年龄以内的学生以及因各种健康原因无法参加劳动的人员、依靠其他途径谋生而不愿意工作的人员。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身份有三种:非劳动力、就业者、失业者。

其一,即使失业率保持不变,处于失业状态的个人也可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其二,几种不同的流量要素可以独立的或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失业率的变化。

如上图所示,劳动力市场上共有六种劳动力流动方向:

(1)由就业者成为失业者

(2)由失业者变为就业者

(3)由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

(4)由非劳动力成为失业者

(5)由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

(6)由非劳动力成为就业者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衡量以及个人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对个人或者家庭之间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衡量的时候,国际上一个通用指标是基尼系数,与此相关的是洛伦茨曲线。

洛伦茨曲线,是一条用来表示所有个人或家庭的数量累积百分比及其所对应的累积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越是接近完全平等线的洛伦茨曲线所代表的平等程度越高。

基尼系数,是位于洛伦茨曲线和完全平等线之间区域的面积与完全平等线以下的全部区域的总面积之比。基尼系数越大,它所代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不同个人之间产生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1)影响个人之间出现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有:①正规教育的数量和质量②在职培训。

(2)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还有:①个人能力。②家庭背景。

(3)歧视造成的收入差距。歧视是指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劳动者因为属于不同的人口群体而受到不同待遇。歧视表现为工资歧视和职业歧视两种类型。

二、政府与劳动力市场

(一)政府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

1、货币政策(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它主要是通过对总需求从而对收入水平的影响来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两种。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要点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容易,利率降低,因而对总需求的所有方面——投资、消费、政府购买等都会产生某种刺激作用。所以,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非常低时,即资本过剩、失业率很高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便会产生增加生产、提高就业水平的效果。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要点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而会对总需求的各个方面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它在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政策往往会使失业水平上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通过法定准备金制度、贴现率调整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来施行货币政策。

2、财政政策(是利用政府预算来影响总需求的一种政策)

是利用政府预算来影响总需求的一种政策,其主要手段是调整税率和政府支出水平。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的方法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降低失业率的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以提高就业水平为主要目标而制定的。在总需求膨胀的情况下,政府则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其做法与扩张性政策正相反,主要是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

3、收入政策(是一种工资、物价管理政策)

最普遍的做法:政府力劝劳动者约束自己提高工资以及企业提高价格的动机。

最极端的做法:实行工资、物价管制。

介于前两者之间的是采取工资---价格的指导方针。

4、人力政策(针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而提出的一种扩大就业的政策。)

5、产业政策(发展就业弹性高的产业)。

以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为序划分为:三次产业

以各产业所使用的投入组合的特点为标志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

(二)最低工资立法及其影响

最低工资立法对于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存在两种效应:

1、压缩效应

一方面,在就业能够继续得以维持的情况下,最低工资立法提高了原来所获得的工资率低于最低工资的那些个人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最低工资立法还有可能通过缩小其他低工资工人及技术工人与监督管理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来压缩收入的不平等程度。

2、扩大效应

最低工资立法也有可能会扩大收入差距。因为,如果政府所规定的最低工资立法超过了当劳动力市场自由运行时所确定的均衡工资率,则最低工资立法的实行必然会导致企业不愿意继续雇佣生产率水平低于最低工资的那些工人,间接导致这些工人失去工作。

2019年中级经济师备考中,为避免考生错过中级经济师考试,环球网校特推出“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一经预订,届时环球网校会为大家推送2019年中级经济师准考证打印时间、考试时间提醒,确保大家顺利参考!

小编分享的“2019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重点归纳:第十一章”供大家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级经济师备考精华资料,点击以下“资料下载”即可免费获取哦!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