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证监会2月1日公布的最新拟上市企业名单显示,又有七家企业进入“终止审查”行列。据统计,证监会“IPO财务核查”风暴正式启动仅一个月的时间,已有五家主板申请企业、11家创业板申请企业,共计16家企业“临阵脱逃”,接近2012年全年终止审查企业总数67家的四分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包含备案登记受理在内的IPO在审的企业数量已超过800家,按照此前的发行速度,即使没有新增IPO申请,也需要5-6年的时间才能消化,庞大的IPO数量无疑是悬在A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关键是,堪忧的IPO企业质量一直是困扰广大投资者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问题。不仅财报虚假陈述、粉饰业绩、造假上市等丑闻不时见诸报端,上市后业绩变脸更是几乎成为常态。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上市的149家企业中,有48家企业三季报同比出现了营业收入负增长,占比接近三分之一,平均营收降幅达到33.3%。
以业绩变脸最严重的珈伟股份(300317,股吧)为例,其2012年中报和三季报显示的净利润同比降幅均超过90%,下滑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虽然公司将业绩下滑归咎于北美天气原因造成订单下滑,但从其招股书来看,其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780万元,但全年净利润仅为5731.55万元,这意味着在上市之前,其业绩已经开始扭头向下。而面对这样的业绩风险,公司、保荐机构乃至监管层却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让其堂而皇之地闯关成功。虽然事后证监会对公司及保荐机构进行了处罚,但投资者的利益已经受到了损害。因此,着眼于“事前监督”,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未来新股发行制度必须要强化的地方。
令人高兴的是,去年底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规定目前正在排队的800多家IPO企业的中介机构必须在今年3月31日前递交自查报告,证监会将在自查报告审核基础上,开展重点抽查工作。对拟上市企业进行财报专项检查工作,充分显示了管理层对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视,或也将成为未来新股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从目前撤单的企业来看,多来自于去年行业整体亏损严重,或业绩增长不确定性较高的创业板企业,显示了证监会此举在挤干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水分、控制拟上市企业质量方面,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成效。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监管层的板子不仅打在了拟上市公司身上,对于保荐机构同样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求各中介机构在自查报告中上报工作底稿。而在今年年初举行的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上,监管层也强调保荐机构不允许以中止方式排队等时间,在审企业在招股书、上市公告书中要充分说明业绩下滑的风险因素,发审会后发行之前业绩下滑隐瞒不报的要予以监管。可以说,虽然发行人仍然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但监管层对中介机构的问责机制正在进一步完善,例如迎合客户的需求而不积极履行审核义务,或是工作做得不够细致等问题,未来将得到更有效的监管。笔者认为,随着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推进,会有更多的拟过会企业或主动或被动撤回申请,这将实实在在地缓解IPO的发行压力,更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创造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