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编辑推荐:2020证券从业资格《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
证券从业资格《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知识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有关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论与国际经验
(1)古典经济学提出货币中性论,认为货币经济(金融)只是覆盖于实体经济上的一层面 纱。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指出,通过利率对投资的诱导作用,货币就能影响实体经济产出。20世纪50年代,约翰·格利和爱德华·肖提出金融中介在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关联、彼此渗透的关系。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各种变化基本不会影响实体经济,而只是被动反映实体经济活动的运行状况。20世纪90年代,伯南克和格特勒提出了“金融加速器”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上资金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外部融资的代理成本等摩擦,这些摩擦会产生“加速器”效应并放大对实体经济产出的动态影响。
(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表明,金融活动本身也是经济衰退和萧条的重要诱因。此后,金融中介开始被作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引入主流宏观经济模型。
2.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兴起
全球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金融稳定,并殃及实体经济,使世界各国央行意识到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无法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于是宏观审慎监管受到了高度关注。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主要是从资本充足率的逆周期调整方面进行展开,在信贷周期、金融“加速器”的研究框架下进行的。而随着影子银行的兴起,宏观审慎监管不仅要对银行的杠杆率进行监管,还要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进行监管。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联系紧密,二者的目标中都含有稳定宏观经济这一目标。但货币政策难以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因此需要宏观审慎监管这一新的政策工具来处理。宏观审慎监管这一政策工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货币政策集中注意力于价格和产出这两大传统目标上。
3.我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障碍与挑战
(1)中国金融体系虽已初具现代格局,但是,引导市场得以有效配置资源的基准价格体系——利率、收益率曲线和汇率等——尚未完全市场化。由于金融机构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仍存在事实上的利率双轨制。
(2)中国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业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导致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企业融资渠道与方式相对单一。此外,银行业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当经济处于增长周期时,银行信贷会放大经济增长,当经济下行时,银行也会放大收缩态势。
(3)刚性兑付是金融市场很多深层次问题的根源。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预算软约束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都受政府隐性担保,使得金融机构对其债务有刚性兑付预期。大型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平台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信贷支持,人为降低了信用溢价,抬高了利率定价,挤出了有效率的民营企业融资。
(4)金融监管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始终没有得到理顺,监管政策始终倾向于本行业的发展。 由此,针对信贷规模管制的金融创新和影子银行迅猛发展,银行与非银机构通过同业业务、理财等各种嵌套,加剧了流动性风险。
(5)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关系始终没有得到理顺。一直以来,“重融资,轻投资”的定位限制了资本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造成市场规则和机制设计倾斜于融资者利益,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资本市场的其他基本功能,例如价值发现、风险定价、优化资源配置等,都被大大弱化了。
4.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1)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管控好宏观层面的金融高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微观层面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以及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影子银行和违法犯罪风险。
(2)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补齐各类金融市场的短板。在间接融资方面,重点优化商业银行信贷配置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型改革。在直接融资方面,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和债券市场融资,提供适合不同类型企业需求的多元化融资工具。
(3)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监管协同,补齐监管空白。适当放开不合理的金融业务管制,鼓励以交易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金融创新,引导金融业回归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目前,2020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尚未确定,考生可填写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我们会在2020年证券从业资格报名开始前提醒广大考生准备报名,此服务免费哦。
以上内容为2020证券从业资格《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知识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虽然现在报名时间暂未得知,不过正是备考的好时机,如果找不到更多证券从业资格《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备考资料,考生们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下载按钮后进入证券从业资格下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