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执业护士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9护士资格考试第一章重要考点精讲: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环球网校·2019-04-17 12:41:40浏览272 收藏27
摘要 大家在准备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时需要有的放矢,重要考点考查的几率较大,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学习。环球网校执业护士频道为大家整理了2019护士资格考试第一章重要考点精讲:静脉输液和输血法,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2019年护士资格证考试第一章课后习题集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一)静脉输液

1.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

(1)原理: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人体内。

(2)目的:①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②补充营养,供给热量。③输入药物,治疗疾病。④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⑤输入脱水药,降低颅内压,利尿消肿。

2.常用溶液

(l)晶体溶液:特点为分子小,在血管存留时间短。常用溶液为:①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5%和10%葡萄糖溶液。②等渗电解质溶液(供给水分和电解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等。③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④高渗溶液(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利尿脱水):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

(2)胶体溶液:特点为分子大,在血液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常用溶液有:①右旋糖酐——中分子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低分子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②代血浆[有羟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胶、聚维酮]:增加血浆渗透压及循环血量,用于大出血时急用。③浓缩白蛋白注射液——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减轻水肿。④水解蛋白注射液——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

(3)静脉营养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可提供热量,维持正氮平衡,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方法

(1)周围静脉输液法:常用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头皮静脉。常用的上肢浅静脉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及手背静脉网,手背静脉网是成人患者输液时头皮针穿刺的首选部位: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及头静脉是采集血标本、静脉推注药液的常用穿刺部位。常用的下肢浅静脉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静脉网,足背静脉网可作为小儿静脉输液的常用部位,但成人不主张使用,因下肢静脉有静脉瓣,容易形成血栓。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输液的常用部位,有颞浅静脉、额静脉、枕静脉和耳后静脉等。

①密闭式输液法:最常用的输液法。

②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用于需长期输液和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要点: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穿刺后,套管送入静脉,抽出引导针;旋紧静脉帽,将输液针头插入静脉帽即可输液。输液毕用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1~2ml或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每日更换输液器。留置针一般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

(2)中心静脉输液法: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用于需长期输液和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测量中心静脉压;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药物或静脉静养的病人。常用颈外静脉——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3处,颈外静脉外缘为穿刺点,即锁骨下静脉——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距顶点0.5~1cm处为穿刺点。

4.注意事项

(1)流速和输液所用时间的计算

滴数(滴/分)=[液体总量(ml)×滴系数(/ml)]/输液所用时间(分)

输液所用时间(分)=[液体总量(m1)×滴系数(滴/ml)/滴数(滴/分)

滴系数:指每毫升溶液的滴数,不同口径、不同厂家的可不同,输液器可有10滴/ml、15滴/ml、20滴/ml、50滴/ml等几种滴系数,最常见的是15滴/ml。

(2)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老年人20~40滴/分,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病者速度宜慢,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快,高渗溶液、含钾药物、升压药物速度宜慢。

(3)需严格控制输入液量时,如输入某些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可使用输液泵。常用于危重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疗及抢救。

(4)输液后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及时观察滴速变化、局部有无肿胀和疼痛、针头有无脱出、固定是否牢固、有无全身不适等。

(5)连续输液超24小时应每曰更换输液器;防止交叉感染,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静脉留置针一般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

5.输液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局部有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滴注通畅为止。

③针头阻塞,表现为药液不滴,轻轻挤压输液管有阻力,且无回血,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④压力过低,可抬高输液瓶位置。

⑤静脉痉挛所致,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注射部位上端血管,可以缓解静脉痉挛。

(2)滴管内液面过高:从输液架上取下输液瓶,倾斜液面,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于液面上,待溶液缓缓流下,直至滴管露出液面,再将瓶挂于输液架上,继续进行滴注。

(3)滴管内液面过低: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塑料滴管,迫使液体流入滴管,直至液面升高至滴管1/2处。

(4)滴管内波面自行下降:检查滴管各接头部位是否松动,上端输液管和滴管内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6.输液反应表现及护理

(1)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

①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又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②表现:发冷、寒战,发热38℃。重者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等。

⑨护理:a.预防。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致热物质进入体内。b.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观察体温,通知医生处理。c.重者停止输液,送检残液和输液器。d.对症处理。物理降温、抗过敏治疗。

(2)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

①原因:输液速度过快,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病人心肺功能不良。

②表现:a.突发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粉红色,亦可白色)。b.听诊。肺部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③护理:a.预防。严控输液速度与量,尤其是老人、小儿、心肺功能不良者。b.发生肺水肿,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紧急处理。c.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登脉回流量。d.高流量氧气吸入,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e.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f.四肢轮扎,减少静脉回流血量。每5~10分钟轮换一个肢体。

(3)静脉炎

①原因及病理:高浓度或强刺激药物的长时间输注;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症反应;无菌操作不严引起感染。

②表现:沿静脉走行出现条素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可伴畏寒、发热等。

③护理:a.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刺激性药物稀释后缓慢输注;防止药液外溢;有计划更换输液部位;使用静脉留置针选择无刺激或刺激小的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b.处理。停止输液,患肢抬高制动;局部50%硫酸镁或95%乙醇湿热敷;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外敷,每日2次: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

①原因:空气进入静脉,输液管未排尽空气,液体走空未及时添加;导管连接漏气:加压输液、输血时液体走空。

②病理:空气进入静脉,可随血流先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可随心脏收缩被压入肺动脉,分散到肺小动脉内,经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如输入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

③表现:病人突感胸部异常不适,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严重发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表现。

④护理:a.预防。排尽输液管空气,液体输完及时添加或拔针。确保输液器质量;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b.处置。立即停止输液,取左侧头低足高位,使气体浮向右心室心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高流量吸氧;观察病情,对症处理。

(5)输液微粒:输入液体中含有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一般直径为1~15µm,亦可达50~300µm。50µ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见。

①原因及病理:原料不纯:橡胶塞分子剥脱;加药带入。堵塞末梢血管,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形成血栓,致静脉炎和血管栓塞;形成肉芽肿(主要在肺内),组织炎症或形成肿块,可发生血小板减少和变态反应。

②防止和消除:严格原料筛选和制剂操作规程,使用规范注射用具,保证配汲、输液环境的清洁,严控药物配伍数量,药液现用现配,使用输液终端滤器。

(二)静脉输血

1.目的

①补充血容量,用于失血、失液休克的病人。②补充血红蛋白,纠正贫血,用于严重贫血的病人。③补充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④补充抗体、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人。⑤补充白蛋白,用于低蛋白血症的病人。

2.种类

(1)全血:指采集的血液未经任何加工而全部保存备用的血液。

①新鲜血:指在4℃的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1周内的血。基本保留了血液的所有成分,适用于血液病病人,可以补充各种血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②库存血:虽含有血液的各种成分,但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等成分破坏较多,钾离子含量增多,酸性增高。大量输注可引起高钾血症和酸中毒。库存血在4oC的冰箱内可保存2~3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③自体血:脾切除、宫外孕的病人可利用血液回收装置进行术中失血回输:对身体一般情况好、符合自身输血条件的病人,可在术前2~3周定期反复采集自身血液保存,手术时回输。

(2)成分血:血根据血液成分的比重不同,加以分离提纯,可根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

①血浆:主要成分为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无凝集原,保存时问较长。新鲜血浆,多用于凝血因子缺乏者。保存血浆,用于低血容量及低血浆蛋白的病人。冰冻血浆,-30℃保存,有效期1年;冰冻血浆的正确使用方法为放在37℃温水中融化后使用,用于维持血容量、补充血浆蛋白。干燥血浆,真空装置下加以干燥而成,保存期限为5年。使用时可加适量0.9%氯化钠溶液或0.1%枸橼酸钠溶液进行溶解。

②红细胞:浓集红细胞用于携氧功能缺陷和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洗涤红细胞用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脏器移植术后、需反复输血的病人;红细胞悬液用于战地急救及中、小手术者。

③白细胞浓缩悬液:4℃保存,48小时有效,用于粒细胞缺乏伴严重感染的病人。

④血小板浓缩悬液:22℃保在,24小时有效,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性出血的病人。

⑤各种凝血制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疾病。

(3)其他血液制品:白蛋白液用于低蛋白血症病人;纤维蛋白原用于纤维蛋白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用于血友病病人。

3.血型

(1)概念: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2)血型系统:①ABO血型系统。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B而将血液分为A、B、AB、O4种血型。②Rh血型系统。Rh血型以D抗原存在与否来表示Rh阳性或阴性。汉族中99%的人为Rh阳性,Rh阴性者不足1%。

4.输血准备

(1)填写中请单,采集血标本,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静脉输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制品必须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入血浆前须做血型鉴定。

(2)取血查对。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血液有效期、质量,输血装置质量;“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

(3)避免血液剧烈震荡;血制品不能加温,自然复温——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再输入,一般在4小时内输完。

(4)输血前再次两人核对无误后输血,血袋保留24小时。

5.输血方法

(l)间接输血法:按静脉输液法供给受血者。

①先输入生理盐水少许。

②“三查”“八对”。

③轻摇血液后输入,开始宜慢,少于20滴/分,观察10~1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调至滴速40~60滴/分,老人、儿童酌减。

④输两袋血之间输入少量生理盐水;输血毕,再输少许生理盐水至输血器内血液输完。

⑤记录输血时问、种类、剂量、血型、血袋号、有无输血反应等。

(2)直接输血法:将供血者血液抽出后,立即输给病人的方法。常用于婴幼儿、少量输血或无库血而病人急需输血时。

①无菌注射器须抽取定量抗凝剂(每50ml血中加3.8%枸橼酸钠溶液5ml)。

②选择粗大静脉,将血压计袖带在供血者上臂缠好,充气维持压力在100mmHg左右,以阻断静脉血流。

③操作时需由三位护士分别担任抽血、传递和输血,密切配合进行。

④更换注射器时以手指压迫穿刺前端静脉以减少出血。

⑤从供血者静脉内抽血和向受血者静脉内推注均不可过快。

6.注意事项

(1)根据医嘱及输血申请单采集血标本,每次只能为一名病人采集。

(2)输血时须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

(3)库存血输入前需认真检查质量。正常分为两层,上层为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下层为红细胞,呈均匀暗红色,两层界限清楚,无凝块。若库存血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紫色,界线不清,有明显血凝块,提示血液变质,不能使用。

(4)血液内禁止加药,防止血液变质,出现凝集或溶血现象。

(5)冷藏血制品不能加温,防止血浆蛋白凝固变性。

(6)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观察输血反应。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处理并保留余血以供检查分析原因。

(7)加压输血时,专人守护,以免发生空气栓塞。

(8)全血和成分血同时输入,应首先输入成分血(尤其是浓缩血小板),其次是新鲜血,最后为库血,保证成分血新鲜输入。成分血除红细胞外要求在24小时内输完(从采血开始计时);除血浆、白蛋白制剂外均需做交叉配血相容试验。

7.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反应。

①原因:可由致热原引起;受血者体内发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所致的免疫反应;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②症状: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2小时发生,有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8~41℃,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③护理措施:a.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b.处理。反应轻者,减慢滴数;严重者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保留余血及输血器,查找原因。

(2)过敏反应

①原因:病人过敏体质;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献血员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多次输血体内产生过敏性抗体。

②症状:轻者皮肤瘙痒、荨麻疹,眼睑、口唇水肿(血管性);重者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过敏性休克。

③护理措施

a.预防: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

b.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留余血及输血器,查找原因。

(3)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最典型的症状为四肢麻木、腰酸背痛、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①血管内溶血

a.原因:输入异型血;输入了变质的血液:血中加入高渗、低渗溶液或能影响血液pH变化的药物,致使红细胞大量破坏所致。

b.症状:在输血10~15ml后症状即可出现,开始阶段病人出现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小血管;中间阶段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伴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凝集的红细胞大量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最后阶段病人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无尿,可导致死亡——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形成晶体,肾小管阻塞,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

c.护理措施:预防溶血反应应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严格执行血液采集保存要求。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衰竭处理;出现休克症状,配合抗休克治疗。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的焦虑及恐惧。

②血管外溶血:多由Rh系统内的抗体——抗-D、抗-C和抗-E所造成。Rh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后出现,体征较轻,有轻度发热伴乏力、血胆红素升高。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

(4)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大量输血一般指在24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常见的有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酸中毒、高钾血症、低血钙等。

①出血顷向:a.原因。反复输血、大量输入库存血(其中血小板基本被破坏,凝血因子不足)。b.表现。皮肤瘀点、静脉穿刺点大块瘀斑、伤口渗血、牙龈出血。c.护理。预防,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观察意识、血压、脉搏、伤口出血、皮肤瘀斑。

②枸橼酸钠中毒:a.原因。大量输血、肝功能不全,使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与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降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b.表现。手足搐搦、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缓慢,甚至心跳骤停。c.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输入库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必补充钙离子。

(5)其他反应:①空气栓塞。②因输血传染而致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及梅毒等。③细菌污染反应。血液被细菌污染所致,可发生于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

更多2019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精华备考资料,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下载!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