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全面开展。环球网校提供“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第六章第四节鼓胀知识点预习”。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网校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频道,我们会竭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考试动态及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各章节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六章 肝胆病证
第四节 鼓胀
【概述】
一、概念: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
二、历史沿革:
1、《内经》首提本病病名。
2、《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之肝水、脾水、肾水,均以腹大胀满为主要表现,与臌胀类似。
3、《诸病源候论》认为发病与感受“水毒”有关。
4、《丹溪心法》提出了臌胀的主要病因病机。
5、《证治要决》称之为“膨脝”、“蜘蛛病”。
6、《景岳全书》又称本病为“单腹胀”。
7、《医门法律》认识到癥积日久可致臌胀。
8、《血证论》认为“血臌”的发病与接触河中疫水,感染“水毒”有关。
三、讨论范围: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西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包括血吸虫病,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旰硬化腹水形成期。至于其它疾病出现腹水,如结核性腹膜炎腹水,丝虫病乳糜腹水,腹腔内晚期恶性肿瘤,心肾疾病等,表现臌胀特征者,亦当按本篇内容辨证施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
1、病位主要在于肝脾,久则及肾:
2、病理变化为气血水互结: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而致形成臌胀
3、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初期以实为多,后期以虚为主;本虚指肝脾肾三脏的损伤;邪实指气血水的壅结。一般初起,多为肝脾功能失调,此时正气损伤不著,病势较轻,以标实为多。后期肝脾损伤日渐明显,进而肾气亦虚。肾阳衰微,则蒸化无力,开合不利,肾阴不足,阳无以化,则水津失布,故以本虚为主。然本虚标实往往错杂互见。
▲如何理解鼓胀“阳虚易治,阴虚难调”?
水为阴邪,得阳则化,故阳虚患者使用温阳利水药物,腹水较易消退。若是阴虚型鼓胀,温阳易伤阴,滋阴又助湿,治疗颇为棘手。临证可选用甘寒淡渗之品(如沙参、麦冬、干地黄、芦根、茯苓等),以达到滋阴生津而不粘腻助湿的效果。此外,在滋阴药中少佐温化之品(如小量桂枝或附子),既有助于通阳化气,又可防止滋腻太过
4、本病预后一般较差,治疗颇为棘手。病在早期——适当调治,尚可收效。延至晚期——邪实正虚,若复感外邪,病情可致恶化——见神昏谵语、痉厥等严重征象。
5、中医四大难症:风、痨、臌、膈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环球网校医学考试网总结备考三禁忌_备考经验分享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全面开展。环球网校提供“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第六章第四节鼓胀知识点预习”。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网校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频道,我们会竭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考试动态及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各章节复习知识点汇总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满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2、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本病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1、▲臌胀与水肿的鉴别
臌胀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晚期方伴肢体浮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癥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
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白光 白,腰酸倦怠等,水肿较甚者亦可伴见腹水。
2、▲气臌、水臌、血臌的鉴别
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是为“气臌”,多属肝郁气滞;
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肿,是为“水臌”,多属阳气不振,水湿内停;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腹内积块痛如针刺,面颈部赤丝血缕,是为“血臌”,多属肝脾血瘀水停。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辨虚实、标本之主次。标实当辨气滞,血瘀,水湿
初起——肝脾失调——以邪气盛实为主,正气亏虚不甚明显,病程相对较短。
久病——肝脾肾损伤——正虚为主。
二、★治疗要点:标实者,分别采用行气、活血、利水或攻逐等法;本虚者,用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法;本虚标实,错杂并见者,当攻补兼施。
三、证治分类
1、气滞湿阻证——主症: 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 兼症 :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 舌脉:舌苔薄白腻,脉弦。
病机: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 治法: 疏肝理气,运睥利湿。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胃苓汤加减。
2、水湿困脾证——主症: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 兼症: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担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 舌脉:舌苔白腻,脉缓。
病机:湿邪困遏,脾阳不振,寒水内停。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
3、水热蕴结证——主症: 腹大坚满,脘腹胀急, 兼症: 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脉: 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病机:湿热壅盛,蕴结中焦,浊水内停。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代表方: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加减。
4、瘀结水留证——主症: 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结痛如针刺,兼症: 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细涩或芤。
病机:肝脾瘀结,络脉滞涩,水气停留。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代表方:调营饮加减
5、阳虚水盛证——主症: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 兼症:面色苍黄,或呈胱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 舌脉: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病机: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代表方:附于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6、阴虚水停证——主症: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 兼症 :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舌脉: 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病机:肝肾阴虚,津液失布,水湿内停。 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方药:六味地黄丸+一贯煎加减。
环球网校友情提供: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