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1.脂溶性高和分子量小的物质(如 O2、CO2、N2、乙醇、尿素、类固醇激素、甘油和水分子等)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运动称为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和水溶性分子在膜蛋白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分为经载体蛋白的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的转运方式)和经通道蛋白的易化扩散(Na+、Cl-、Ca2+、K+的转运方式)。
3.主动转运是由离子泵和转运体膜蛋白介导的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泵(Na+,K+-ATP 酶)转
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在小肠黏膜的重吸收,Na+-H+交换和 Na+-Ca2+交换)。
4.静息电位主要是 K+的平衡电位,由 K+外流产生;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是指 Na+的平衡电位,由 Na+内流产生。
5.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中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因子是Ca2+。
6.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是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若红细胞叠连加速,则血沉加快,即悬浮稳定性差。
7.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O2和 CO2;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是铁和蛋白质;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是叶酸和维生素 B12;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质是 EPO。
8.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吞噬细菌,清除异物、衰老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功能。
9.血小板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包括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生理性止血的三个过程为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凝血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为凝血酶原复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
10.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可分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蛋白质 C 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和肝素(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四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Ⅻ因子。
1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的离子机制Na+内流;平台期形成的离子机制是 K+外流和 Ca2+ 内流同时存在。窦房结细胞 0 期去极化的离子机制是 Ca2+内流。
12.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动脉内压力的比较:
①等容收缩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②射血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③等容舒张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④心室充盈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13.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是心脏的输出量,包括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心输出量。
14.心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心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递质乙酰胆碱(ACh)
15.小剂量的肾上腺素以兴奋β2肾上腺素受体的效应为主,引起骨骼肌和肝脏血管舒张,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则引起体内大多数血管收缩。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临床用作升压药。
16.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用力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第 1 秒用力呼气量是临床反映肺通气功能最常用的指标,约为肺活量的 80%。
17.胃液的主要成分:①盐酸和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②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③黏液和 HCO3-(由黏液细胞分泌)。HCO3-可保护胃黏膜;内因子能与维生素 B12结合,形成复合物,易于被回肠主动吸收。
18.胃酸的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之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杀菌作用;③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④促进铁、钙的吸收;⑤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
19.胃的蠕动始于胃体的中部,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形式,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推进。每分钟约3 次,每次蠕动约需 1min 到达幽门。
20.①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体温;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 36.0~37.4℃;口腔为 36.7~37.7℃;
直肠为 36.9~37.9℃。②发挥体温调定点作用的部位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当正常人中枢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时,体温中枢的调节作用是降低产热,加强散热。
以上就是环球网校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级药师基础知识20条随手速背”相关内容。各位考生如想了解更多考试资讯,请密切关注初级药师考试栏目,也可以使用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功能获取重要考试时间节点。环球网校为大家准备了初级药师考试精讲知识点、真题答案与解析等备考资料,点击免费下载即可领取资料,希望考生们好好复习!预祝大家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