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8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答案:初中物理

环球网校·2018-03-18 09:26:33浏览183 收藏91
摘要 2018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答案解析:初中物理已发布,大家可以过来估分、对答案啦!

一、单项选择题

1、……物理知识:两个瓶子上面是空气,下面是二氧化碳…… (5分)

正确答案:A.扩散

2、……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上下蹲起跳等动作的示意图…… (5分)

正确答案:C.c点位置人处于超重

3、……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35颗卫星组成…… (5分)

正确答案:A.线速度之比为
 

4、……汽车行驶时轮胎的胎压太高容易造成爆胎事故…… (5分)

正确答案:B.
 

5、……阻值分别为R和2R的电阻,电容L以及电源E连接成如图所示…… (5分)

正确答案:B.1/2

6、……在图4的静电除尘示意图中,a,b是直流高压电源的两极…… (5分)

正确答案:C.电场中M点的电势低于N点的电势

7、…… 氢原子能级如图5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 (5分)

正确答案:B.波长为325nm 使n=1→n=2

8、…… 如图6所示,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弧光灯发出的紫外线光照射样板…… (5分)

正确答案:C.γ射线

二、简答题

9、……许多版本的初中省去教科书中,与“声音”相关章节都是我国古代建筑天坛回音壁的内容……(10分)

正确答案:初中物理在“声现象”的一节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讲授了关于“回声”的知识,在讲授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了解了人耳能听见回声的条件。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多,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吸收的更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物理教学中,提倡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教材中的知识点能够讲解清楚、正确是基本;除此之外,物理教学中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结合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精神,使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追求科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讲授回声的时候,举了我国古代建筑天坛的回音壁这就是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信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在课堂上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了课堂的艺术性,也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色“生活源于物理,物理走进生活”。

10、……在学习汽化知识时,教师通常演示“水的沸腾实验”……(10分)

正确答案:

(1)选择合适的酒精灯和温度计。若火焰无力,则会造成温度上升过慢,给观察水沸腾的现象造成很大的不便,为此应选择火焰合适的酒精灯(酒精纯度较高,灯芯粗些,外露部分稍长些)。

(2)选用温度适当高一些的温水,不能选用沸腾过的水进行试验。由于沸腾过得水中空气含量较低,再次沸腾时也难以出现内部和表面都出现大量气泡剧烈的沸腾现象。故为了节省时间,可以选择温度较高一些的较为纯净的温水来加热。

(3)仪器的组装和调节要合理适中;本实验器材较多,组装较难,实验中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组装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先下后上的组装原则。用酒精灯外焰部分进行加热;烧杯里水量适中,半杯即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插入水的中部,不可太近杯壁和杯底。杯口盖一张中心有孔的硬纸片,以减少热损失。实验中应该准备一块湿抹布,以备酒精洒落灭火用。

(4)选择合适的初温和时间间隔进行记录;一般以90°C初温度为宜,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沸腾后持续5min即可。

(5)选择端走烧杯来停止给水加热;若直接端走酒精灯,由于石棉网温度还是很高,短时间内水还是沸腾,会影响实验结果。为此,可以改用端走烧杯来停止加热。

(6)改用大号试管代替烧杯;实验中烧杯中水多了,会拖延时间。烧杯中水少了,又会使烧杯中的水较浅,水中上升的过程历时太短,来不及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历时太短,来不及观察气泡上升的体积变化情况。改用试管后气泡在试管中的时间较长,便于观察,而且水加热到沸腾所需要的时间较短。

三、案例分析题

11、……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小强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的……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4)(2)给出该习题的正确解答(6分)(3)针对该同学的作业设计教学片段帮助他……(10分)

正确答案:


(3)师说:小强这次做题还是非常不错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还有电功率的公式运用非常熟练值得表演。能不能给老师说说你解决这道题第二小问的思路? 生说:老师,第二小问比较简单,已知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第一小问可以知道电源电压,只需要带入欧姆定律公式就可以得到电阻大小了。 师说:小强反应非常快,看到电压电流能够想到欧姆定律很好,可是我们仔细看第二小问电路中有几个电阻啊? 生说:啊,老师电路里有两个电阻,一个电阻R,一个小灯泡。 师说:那我们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的是什么电阻? 生说:总电阻,我没有把小灯泡的电阻减去。 师说:小强知道错在哪儿了吧。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不错,但是审题不够仔细,下次做题一定要仔细,把每个量都在图中标识出来,不要再犯粗心的小毛病了。 生说:谢谢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我第三小问也错了,以后我一定会仔细审题。

12、……下面是张老师讲授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的教学片段…… (1)张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8分)(2)张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12分)

正确答案: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一些亮点和独特的理解,但是过程中也有部分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讲主要在以下几个维度存在问题。

优点:该教师教学过程中用新旧联系的方式,用动能概念进行引导,引出对于势能概念的探究,在对于学生评价方面,也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及时给予了具体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前物理概念对物理教学的意义,从实际实验出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在课堂最后,适时的进行了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缺点: ①课堂引导方面:教师在回顾旧知的时候,直接引出了动能的概念,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思考,违反了新课表中学生是主体的观点,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 ②课堂实施过程:整个学生实验环节,看似热闹,其实毫无秩序,流于形式。学生在实验之前,教师没有做出必要的解释和对于规范的强调,特别容易造成学生对于实验内容把握的偏差,在实验的过程中该老师也没有巡视指导学生,给与学生必要的纠正和提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和进行发散思维探讨,学生缺乏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违反了教学评价的反馈性和激励性原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③教师的角色把握及学习环境营造方面:该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与新课改中强调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④课堂总结方面:在对于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直接给出答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有必要的纠错,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发散思维对于知识的理解。

(2)教学活动-动能与势能学生演示:木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问:木块受到重力,重力对木块做功吗?怎样才能使重力对木块做功? 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被举高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与重力有关,物理学叫做重力势能。 思考:木块和铅球都被举高,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1)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时如何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3)你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 (4)设计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物体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时,举得越高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被举的高度和质量有关,被举的高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四、教学设计题

13、……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光现象”,一章中演示实验…… (1)最适合那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4分)(2)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分)

正确答案:

(1)该演示实验最适合物理知识点中的“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教学。该实验利用的就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演示实验中的手)时沿直线传播,因此会在不透明物体背后形成的黑暗区域就是实验中的手影。

(2)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大家请看大屏幕上我给大家呈现出来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大家看是什么生:手影师:看来大家对于手影都不陌生,还是比较熟悉的,相信很多同学也能够表演有趣的动物等,那大家知道手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吗?能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吗?生: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背后会形成黑暗的区域,说明光应该是沿直线传播的。师:是的这个实验就是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能够列举出来吗?生:汽车前灯射出的光线是直的,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等等。师:大家非常棒,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在空气中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那在水中光会沿直线传播吗?下面大家请看老师做的这个实验(教师演示在盛水的玻璃槽内水槽滴几滴牛奶,用激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实验)生:光线也是直的师:那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师:是的,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叫做介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4、……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焦耳定律……” 任务:(1)焦耳定律的内容(4分)(2)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的教学设计……(24分)

正确答案: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教学设计: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导体中产热的多少与电流、电阻和时间有关。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和讨论演示实验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难点】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

1: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生活中的用电器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热,比如将手靠近灯管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热,还有一些用电器就是利用发热来工作的,比如电饭煲,这种现象该怎么解释呢?引出电和热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中学生对于用电器发热的现象并不陌生,因此就要利用起他们这种生活经验,激发兴趣】。

环节2:新课讲授根据导入的例子,教师进行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

(1)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学生猜想与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以及电流有关。

(3)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①验证与电阻的关系: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封在两个容器中的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组成串联电路,保证电流相同;通电一定时间后,比较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同时观察其中一个容器中液面随时间变化情况。 ②验证与电流的关系: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因此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设计意图:这个实验方案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因此我会先介绍书中的实验思路,然后首先让学生讨论如何验证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也就是如何保证电流和时间相等,学生已经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因此经过简短的讨论应该就能想到可以将两个不同的电阻串联。】

(4)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学生小组间合作完成以上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

(5)分析结论:结论1: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电阻一定,电流一定的条件下,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结论2: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6)交流评估:师生共同总结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并体会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因素”类问题中的应用。【意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经验,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能够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环节3:巩固提高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电器是利用大的电阻来发热的。

环节4: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所学知识。

作业:预习“焦耳定律”的内容,搜集有关焦耳的故事。【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探究就是为了学习焦耳定律做铺垫,有必要让学生在了解了影响因素之后去预习焦耳定律】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为您整理,更多海量资源尽在环球网校。考生亦或登录教师资格论坛,与广大考友一起交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