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

|0·2014-12-16 17:30:03浏览1 收藏0
摘要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小编整理以供参考。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第七章汇总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

  第三节 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

  一、教学交往的含义及作用

  (一)教学交往的含义

  教学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过程,它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师生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许多教育心理学重视教学中的交往,20世纪60年代,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掀起了一场关于“教学关系”的革命。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把师生合作关系的建立当做教育的核心,提出教学――这是交往,是教学的本质。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交往对于人的心理发展特别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他十分关注学校教学这一特殊的交往形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造就了“最近发展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和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强调“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二)教学交往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中指出“合作能力会是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人类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所有人是具有相似性又是互相依存的。从幼儿开始,学校就应在教学计划中留出足够时间向青年人传授合作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交往合作训练”。所以,研究教学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交往主张赋予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有丰富感情、独立人格、自觉能动性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把他们看作消极、被动的客体。它不是传统模式中教师的控制和强硬灌输,以及学生的被动依附;它将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它把决策权和选择的机会交给学生,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自己的判断力和选择力,形成主动性。

  2.有助于师生合作,实现经验共享。教学交往强调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中介客体基础上的“参与一合作”关系,具有平等地位的交流。师生必须共同面对人类文化,共同分享人类文化,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精神、智慧和意义的过程。

  3.有助于生生合作,实现互相尊重。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与信任,让学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技巧与策略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强调交往在教学中的意义,将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师而言,教学是人与人的交往,而不是单纯的劳动;是艺术创造,而不仅是教授;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展示结论。

  二、课堂教学互动

  教学交往是通过课堂互动实现的,能否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功能是教学交往成败的关键。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互动”还是教学过程表现的基本形式。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课堂互动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沟通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课堂教学互动的模式可以依据不同的指标来划分。根据互动主体的心理与行为的相容性,可将其分为合作性互动、对抗性互动、竞争合作性互动三种基本模式。

  1.合作性互动。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配合、相互协助时所产生的互动。它是以互动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彼此认识接近,行为配合为基础形成的。在合作性互动中,适应是一种重要机制。师生间、学生间都需要一定的相互适应。通过适应,师生都可能改变自身的某些认识、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相互适应的目的。除适应外,在合作性互动中,还存在服从、模仿、暗示等机制。教学中的服从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集体规范的服从;二是对教师权威的服从。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这两方面服从都有重要作用。模仿与暗示密切联系。暗示是互动双方有条件的行为方式,暗示者必须能起刺激作用,被暗示者接受暗示后能产生一定的反应,发生符合暗示者所要求的行为。而这种由暗示的刺激而发生的类似行为就是模仿。在课堂教学中,模仿不仅是形成合作性互动的重要机制,也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者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教师的品格、才能、信念、待人接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常常被学生模仿、认同、吸收,转化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处于合作状态下的互动,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功能和情境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

  教师资格证统考常见问题答疑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查看:教师资格全国统考VIP保过方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面试大纲汇总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第七章汇总

  合作性互动在新课程改革中有多种创造性的策略,常见的有:

  (1)双向设计策略。双向设计就是教师要设计教和学,学生也要设计教和学。比如“商品”概念的教学,教师对教和学的设计是运用演绎法,而学生对教和学的设计是从实例出发.由问题人手,运用归纳法。究竟哪种设计好呢?这就需要师生相互交流,从而修改和完善教学方案。实施这一策略,以学生课前预习为基础,一般在课堂前几分钟完成,因而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业务功底和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

  (2)互位教学策略。所谓互位,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互换,教师当学生,学生当教师。互位教学包括四个主要环节或方面:互位质疑、互位讲授、互位小结、互位评价。“教是最好的学”,学生通过“教”来“学”,然后由教师加以指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全面素质的主动发展。

  (3)小组活动策略。目前的班级授课,是一种典型的批量化的集体教育。在小班化教学尚不能在大多数地方实现的今天,在课堂上实施小组活动,便成为一种有效的互动策略。因为小组活动不仅符合学生追求交往、自由表达的需要,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利于学生全员参与,而且可以延伸教师教学的辐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互相启发,分享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帮助,学会竞争与合作。具体形式如下。

  分组竞赛法:将学生分为4~5人一组,教学分为全班授课、小组学习、教学比赛、成绩评定等环节;小组分层记分法:与分组竞赛法相似,只是以小测验代替教学比赛;集体研究法:将学习任务分成几部分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在小组内广泛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在全班交流,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对班级学习的贡献;小组教学法:小组成员围绕某一课题共同探讨解决方略,力求达成一致的结论或选择最佳方案。合作学习的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它对提高学生自尊心,形成对他人和对集体积极的态度,增强学习兴趣,形成社会观念和掌握社会技能等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2.对抗性互动。对抗性互动是与合作性互动性质相反的互动。与合作性互动相比,它在互动力的凝聚点和互动的存在状态上都是不同的。竞争和冲突是对抗性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而展开的一种较量。在课堂教学中,竞争既可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获得更大成绩,又可能挫伤一些竞争失败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人们对竞争这种互动方式赞成者有,反对者也有。一般认为在公平基础上的竞争利大于弊。冲突是对抗性互动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它是因不相容的角色期望而导致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如教师期望学生能认真学习,品学兼优;学生也同样希望教师和蔼可亲,具有较高的专业修养。一旦理想角色与观察角色出现差异,就会产生矛盾或冲突。课堂教学中的冲突,多半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上的冲突。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防止和妥善处理各种冲突,避免对抗性互动的发生。

  3.竞争合作性互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纯粹的合作性互动和纯粹的对抗性互动都较少,中间型或交叉型较多。因此,积极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宜提倡进行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互动,即竞争――合作性互动。竞争一一合作性互动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两种互动的交叉渗透和互相转化。所谓交叉渗透是指在实际的互动过程中,合作中含有竞争的因素,竞争中也含有合作的成分。所谓相互转化是指合作性互动和竞争性互动可以相互交替或转化为相对立的一方。竞争合作性互动组织得好,既能发挥竞争与合作的正效应,又可避免其负效应,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合理的竞争意识,是一种富含时代性的互动模式。

  教师资格小秘书短信提醒 >>免费订阅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

  教师资格证统考常见问题答疑

  全国各省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论坛,或加入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QQ群:233874442,我们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