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课程推荐:精品VIP―网+面强势结合 全程领跑套餐―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2014年造价工程师在线模考 造价工程师报名指导交流群
专题推荐:环球网校2014造价师招生简章 201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
第三节 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材料及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
一、施工过程分解及工时研究
(一)施工过程及其分类
1.施工过程的含义
施工过程就是在建设工地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建造、恢复、改建、移动或拆除工业、民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全部或一部分。
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与其他物质生产过程一样,也包括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也就是说,施工过程是由不同工种、不同技术等级的建筑安装工人完成的,并且必须有一定的劳动对象――建筑材料、半成品、构件、配件等,使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手动工具、小型机具和机械等。
每个施工过程的结束,获得了一定的产品,这种产品或者是改变了劳动对象的外表形态、内部结构或性质(由于制作和加工的结果),或者是改变了劳动对象在空间的位置(由于运输和安装的结果)。
2.施工过程分类
对施工过程的细致分析,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确定施工过程各个工序组成的必要性及其顺序的合理性,从而正确制定各个工序所需要的工时消耗。
(1)根据施工过程组织上的复杂程度,可以分解为工序、工作过程和综合工作过程。
1)工序是在组织上不可分割的,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上属于同类的施工过程。工序的特征是:工作者不变,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工作地点也不变。在工作中如有一项改变,那就说明已经由一项工序转入另一项工序了。如钢筋制作,它由平直钢筋、钢筋除锈、切断钢筋、弯曲钢筋等工序组成。
从施工的技术操作和组织观点看,工序是工艺方面最简单的施工过程。但是如果从劳动过程的观点看,工序又可以分解为更小的组成部分――操作和动作。例如,弯曲钢筋的工序可分为下列操作:把钢筋放在工作台上,将旋钮旋紧,弯曲钢筋,放松旋钮,将弯好的钢筋搁在一边。操作本身又包括了最小的组成部分――动作。如把“钢筋放在工作台上”这个操作,可以分解为以下“动作”:走向钢筋堆放处,拿起钢筋,返回工作台,将钢筋移到支座前面。而动作又是由许多动素组成的。动素是人体动作的分解。每一个操作和动作都是完成施工工序的一部分。施工过程、工序、操作、动作的关系如图2.3.1所示。
在编制施工定额时,工序是基本的施工过程,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测定定额时只需分解和标定到工序为止。如果进行某项先进技术或新技术的工时研究,就要分解到操作甚至动作为止,从中研究可加以改进操作或节约工时。
工序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也可以由小组或施工队内的几名工人协同完成;可以手动完成,也可以由机械操作完成。在机械化的施工工序中,还可以包括由工人自己完成的各项操作和由机器完成的工作两部分。
2)工作过程是由同一工人或同一小组所完成的在技术操作上相互有机联系的工序的总合体。其特点是人员编制不变,工作地点不变,而材料和工具则可以变换。例如,砌墙和勾缝,抹灰和粉刷。
3)综合工作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在组织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最终能获得一种产品的施工过程的总和。例如,砌砖墙这一综合工作过程,由调制砂浆、运砂浆、运砖、砌墙等工作过程构成,它们在不同的空间同时进行,在组织上有直接联系,并最终形成的共同产品是一定数量的砖墙。
(2)按照工艺特点,施工过程可以分为循环施工过程和非循环施工过程两类。凡各个组成部分按一定顺序一次循环进行,并且每经一次重复都可以生产出同一种产品的施工过程,称为循环施工过程,反之,若施工过程的工序或其组成部分不是以同样的次序重复,或者生产出来的产品各不相同,这种施工过程则称为非循环的施工过程。
3.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
对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正确确定单位施工产品所需要的作业时间消耗。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因素、组织因素和自然因素。
(1)技术因素。包括产品的种类和质量要求,所用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类别、规格和性能,所用工具和机械设备的类别、型号、性能及完好情况等。
(2)组织因素。包括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工人技术水平、操作方法和劳动态度、工资分配方式、劳动竞赛等。
(3)自然因素。包括酷暑、大风、雨、雪、冰冻等。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造价工程师考试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更多造价工程师信息:
编辑推荐:
课程推荐:精品VIP―网+面强势结合 全程领跑套餐―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2014年造价工程师在线模考 造价工程师报名指导交流群
专题推荐:环球网校2014造价师招生简章 201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
(二)工作时间分类
研究施工中的工作时间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施工的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其前提是对工作时间按其消耗性质进行分类,以便研究工时消耗的数量及其特点。
工作时间,指的是工作班延续时间。例如8小时工作制的工作时间就是8小时,午休时间不包括在内。对工作时间消耗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系统进行,即工人工作时间的消耗和工人所使用的机器工作时间消耗。
1.工人工作时间消耗的分类
工人在工作班内消耗的工作时间,按其消耗的性质,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必需消耗的时间和损失时间。工人工作时间的分类一般如图2.3.2所示。
(1)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是工人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为完成一定合格产品(工作任务)所消耗掉时间,是制定定额的主要依据,包括有效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不可避免中断时间的消耗。
1)有效工作时间是从生产效果来看与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时间消耗。其中,包括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的消耗。
①基本工作时间是工人完成能生产一定产品的施工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通过这些工艺过程可以使材料改变外形,如钢筋?弯等;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如混凝土制品的养护干燥等;可以使预制构配件安装组合成型;也可以改变产品外部及表面的性质,如粉刷、油漆等。基本工作时间所包括的内容依工作性质各不相同。基本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工作量大小成正比。
②辅助工作时间是为保证基本工作能顺利完成所消耗的时间。在辅助工作时问里,不能使产品的形状大小、性质或位置发生变化。辅助工作时间的结束,往往就是基本工作时间的开始。辅助工作一般是手工操作。但如果在机手并动的情况下,辅助工作是在机械运转过程中进行的,为避免重复则不应再计辅助工作时间的消耗。辅助工作时间长短与工作量大小有关。
③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是执行任务前或任务完成后所消耗的工作时间。如工作地点、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准备工作时间;工作结束后的整理工作时间等。准备和结束工作时间的长短与所担负的工作量大小无关,但往往和工作内容有关。这项时间消耗可以分为班内的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和任务的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其中,任务的准备和结束时间是在一批任务的开始与结束时产生的,如熟悉图纸、准备相应的工具、事后清理场地等,通常不反映在每一个工作班里。
2)休息时间是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为恢复体力所必需的短暂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间消耗。这种时间是为了保证工人精力充沛地进行工作,所以在定额时间中必须进行计算。休息时间的长短和劳动条件、劳动强度有关,劳动越繁重紧张、劳动条件越差(如高温),则休息时间需越长。
3)不可避免的中断所消耗的时间是由于施工工艺特点引起的工作中断所必需的时间。与施工过程工艺特点有关的工作中断时间,应包括在定额时间内,但应尽量缩短此项时间消耗。
(2)损失时间是与产品生产无关,而与施工组织和技术上的缺点有关,与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个人过失或某些偶然因素有关的时间消耗,损失时间中包括有多余和偶然工作、停工、违背劳动纪律所引起的工时损失。
1)多余工作,就是工人进行了任务以外而又不能增加产品数量的工作。如重砌质量不合格的墙体。多余工作的工时损失,一般都是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差错而引起的,因此,不应计人定额时间中。偶然工作也是工人在任务外进行的工作,但能够获得一定产品。如抹灰工不得不补上偶然遗留的墙洞等。由于偶然工作能获得一定产品,拟定定额时要适当考虑它的影响。
2)停工时间,是工作班内停止工作造成的工时损失。停工时间按其性质可分为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和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两种。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是由于施工组织不善、材料供应不及时、工作面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工作地点组织不良等情况引起的停工时间。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是由于水源、电源中断引起的停工时间。前一种情况在拟定定额时不应该计算,后一种情况定额中则应给予合理的考虑。
3)违背劳动纪律造成的工作时间损失,是指工人在工作班开始和午休后的迟到、午饭前和工作班结束前的早退、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内聊天或办私事等造成的工时损失。由于个别工人违背劳动纪律而影响其他工人无法工作的时间损失,也包括在内。
2.机器工作时间消耗的分类
在机械化施工过程中,对工作时间消耗的分析和研究,除了要对工人工作时间的消耗进行分类研究之外,还需要分类研究机器工作时间的消耗。机器工作时间的消耗,按其性质也分为必需消耗的时间和损失时间两大类。如图2.3.3所示。
(1)在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里,包括有效工作、不可避免的无负荷工作和不可避免的中断三项时间消耗。而在有效工作的时间消耗中又包括正常负荷下、有根据地降低负荷下的工时消耗。
1)正常负荷下的工作时间,是机器在与机器说明书规定的额定负荷相符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时间。
2)有根据地降低负荷下的工作时间,是在个别情况下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机器在低于其计算负荷下工作的时间。例如,汽车运输重量轻而体积大的货物时,不能充分利用汽车的载重吨位因而不得不降低其计算负荷。
3)不可避免的无负荷工作时间,是由施工过程的特点和机械结构的特点造成的机械无负荷工作时间。例如,筑路机在工作区末端调头等,就属于此项工作时间的消耗。
4)不可避免的中断工作时间是与工艺过程的特点、机器的使用和保养、工人休息有关的中断时间。
①与工艺过程的特点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工作时间,有循环的和定期的两种。循环的不可避免中断,是在机器工作的每一个循环中重复一次。如汽车装货和卸货时的停车。定期的不可避免中断,是经过一定时期重复一次。比如把灰浆泵由一个工作地点转移到另一工作地点时的工作中断。
②与机器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工作时间,是由于工人进行准备与结束工作或辅助工作时,机器停止工作而引起的中断工作时间。它是与机器的使用与保养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时间。
③工人休息时间,前面已经作了说明。这里要注意的是,应尽量利用与工艺过程有关的和与机器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时间进行休息,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
(2)损失的工作时间包括多余工作、停工、违背劳动纪律所消耗的工作时间和低负荷下的工作时间。
1)机器的多余工作时间,一是机器进行任务内和工艺过程内未包括的工作而延续的时间。如工人没有及时供料而使机器空运转的时间;二是机械在负荷下所做的多余工作,如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混凝土时超过规定搅拌时间,即属于多余工作时间。
2)机器的停工时间,按其性质也可分为施工本身造成和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前者是由于施工组织得不好而引起的停工现象,如由于未及时供给机器燃料而引起的停工。后者是由于气候条件所引起的停工现象,如暴雨时压路机的停工。上述停工中延续的时间,均为机器的停工时间。
3)违反劳动纪律引起的机器的时问损失,是指由于工人迟到早退或擅离岗位等原因引起的机器停工时间。
4)低负荷下的工作时间,是由于工人或技术人员的过错所造成的施工机械在降低负荷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例如,工人装车的砂石数量不足引起的汽车在降低负荷的情况下工作所延续的时间。此项工作时间不能作为计算时间定额的基础。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造价工程师考试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更多造价工程师信息:
编辑推荐:
课程推荐:精品VIP―网+面强势结合 全程领跑套餐―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2014年造价工程师在线模考 造价工程师报名指导交流群
专题推荐:环球网校2014造价师招生简章 201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
(三)计时观察法
定额测定是制定定额的一个主要步骤。测定定额是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施工过程,为制定建筑工程定额提供可靠依据。测定定额通常使用计时观察法,计时观察法是测定时间消耗的基本方法。
1.计时观察法概述
计时观察法,是研究工作时间消耗的一种技术测定方法。它以研究工时消耗为对象,以观察测时为手段,通过密集抽样和粗放抽样等技术进行直接的时间研究。计时观察法用于建筑施工中时以现场观察为主要技术手段,所以也称之为现场观察法。
计时观察法的具体用途:
(1)取得编制施工的劳动定额和机械定额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根据。
(2)研究先进工作法和先进技术操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具体影响,并应用和推广先进工作法和先进技术操作。
(3)研究减少工时消耗的潜力。
(4)研究定额执行情况,包括研究大面积、大幅度超额和达不到定额的原因,积累资料、反馈信息。
计时观察法能够把现场工时消耗情况和施工组织技术条件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它不仅能为制定定额提供基础数据,而且也能为改善施工组织管理、改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消除不合理的工时损失和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提供技术根据。计时观察法的局限性,是考虑人的因素不够。
2.计时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需要进行计时观察的施工过程。计时观察之前的第一个准备工作,是研究并确定有哪些施工过程需要进行计时观察。对于需要进行计时观察的施工过程要编出详细的目录,拟订工作进度计划,制定组织技术措施,并组织编制定额的专业技术队伍,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在选择观察对象时,必须注意所选择的施工过程要完全符合正常施工条件。所谓施工的正常条件,是指绝大多数企业和施工队、组,在合理组织施工的条件下所处的施工条件。与此同时,还需调查影响施工过程的技术因素、组织因素和自然因素。
(2)对施工过程进行预研究。对于已确定的施工过程的性质应进行充分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安排计时观察和收集可靠的原始资料。研究的方法,是全面地对各个施工过程及其所处的技术组织条件进行实际调查和分析,以便设计正常的(标准的)施工条件和分析研究测时数据。
1)熟悉与该施工过程有关的现行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等文件和资料。
2)了解新采用的工作方法的先进程度,了解已经得到推广的先进施工技术和操作,还应了解施工过程存在的技术组织方面的缺点和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混乱现象。
3)注意系统地收集完成定额的统计资料和经验资料,以便与计时观察所得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4)把施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一般划分到工序)。施工过程划分的目的是便于计时观察。如果计时观察法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先进工作法,或是分析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的因素,则必须将施工过程划分到操作以至动作。
5)确定定时点和施工过程产品的计量单位。所谓定时点,即是上下两个相衔接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分界点。确定定时点,对于保证计时观察的精确性是不容忽略的因素。确定产品计量单位,要能具体地反映产品的数量,并具有最大限度的稳定性。
(3)选择观察对象。所谓观察对象,就是对其进行计时观察完成该施工过程的工人。所选择的建筑安装工人,应具有与技术等级相符的工作技能和熟练程度,所承担的工作与其技术等级相符,同时应该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现行的施工劳动定额。
(4)其他准备工作。此外,还必须准备好必要的用具和表格。如测时用的秒表或电子计时器,测量产品数量的工器具,记录和整理测时资料用的各种表格等。如果有条件且有必要,还可配备电影摄像和电子记录设备。
3.计时观察方法的分类
对施工过程进行观察、测时,计算实物和劳务产量,记录施工过程所处的施工条件和确定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是计时观察法的三项主要内容和要求。计时观察法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三种,见图2.3.4。
图2.3.4计时观察法的种类
(1)测时法。测时法主要适用于测定定时重复的循环工作的工时消耗,是精确度比较高的一种计时观察法,一般可达到0.2~15s。测时法只用来测定施工过程中循环组成部分工作时间消耗,不研究工人休息、准备与结束即其他非循环的工作时间。
1)测时法的分类。根据具体测时手段不同,可将测时法分为选择法和接续法两种。
①选择法测时。它是间隔选择施工过程中非紧连接的组成部分(工序或操作)测定工时,精确度达0.5s。
选择法测时也称为间隔法测时。采用选择法测时,当被观察的某一循环工作的组成部分开始,观察者立即开动秒表,当该组成部分终止,则立即停止秒表。然后把秒表上指示的延续时间记录到选择法测时记录(循环整理)表上,并把秒针拨回到零点。下一组成部分开始,再开动秒表,如此依次观察,并依次记录下延续时间。采用选择法测时,应特别注意掌握定时点。记录时间时仍在进行的工作组成部分,应不予观察。当所测定的各工序或操作的延续时间较短时,连续测定比较困难,用选择法测时比较方便且简单。
②接续法测时。它是连续测定一个施工过程各工序或操作的延续时间。接续法测时每次要记录各工序或操作的终止时问,并计算出本工序的延续时间。接续法测时也称作连续法测时。它比选择法测时准确、完善,但观察技术也较之复杂。它的特点是在工作进行中和非循环组成部分出现之前一直不停止秒表,秒针走动过程中,观察者根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时点,记录它的终止时间,再用定时点终止时间之间的差表示各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
2)测时法的观察次数。由于测时法是属于抽样调查的方法,因此为了保证选取样本的数据可靠,需要对于同一施工过程进行重复测时。一般来说,观测的次数越多,资料的准确性越高,但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这样既不经济,也不现实。确定观测次数较为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依据误差理论和经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表2.3.1给出了测时法下观察次数的确定方法。很显然,需要的观察次数与要求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度及数列的稳定系数有关。
表2.3.1测时法所必需的观察次数表
注:表中符号的意义:tmax为最大观测值;tmin为最小观测值;X为算术平均值;n为观察次数;△为每次观察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
(2)写实记录法。写实记录法是一种研究各种性质的工作时间消耗的方法,包括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以及各种损失时间。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分析工作时间消耗和制定定额所必需的全部资料。这种测定方法比较简便、易于掌握,并能保证必需的精确度。因此,写实记录法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写实记录法的观察对象,可以是一个工人,也可以是一个工人小组。当观察由一个人单独操作或产品数量可单独计算时,采用个人写实记录。如果观察工人小组的集体操作,而产品数量又无法单独计算时,可采用集体写实记录。
1)写实记录法的种类。写实记录法按记录时间的方法不同分为数示法、图示法和混合法三种,计时一般采用有秒针的普通计时表即可。
①数示法写实记录。数示法的特征是用数字记录工时消耗,是三种写实记录法中精确度较高的一种,精确度达5s,可以同时对两个工人进行观察,适用于组成部分较少而且比较稳定的施工过程。数示法用来对整个工作班或半个工作班进行长时间观察,因此能反映工人或机器工作日全部情况。
②图示法写实记录。图示法是在规定格式的图表上用时间进度线条表示工时消耗量的一种记录方式,精确度可达30s,可同时对3个以内的工人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记录简单,时问一目了然,原始记录整理方便。
③混合法写实记录。混合法吸取数字和图示两种方法的优点,以图示法中的时间进度线条表示工序的延续时间,在进度线的上部加写数字表示各时间区段的工人数。混合法适用于3个以上工人工作时间的集体写实记录。.
2)写实记录法的延续时间。与确定测时法的观察次数相同,为保证写实记录法的数据可靠性,需要确定写实记录法的延续时间。延续时间的确定,是指在采用写实记录法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测定时,对每个被测施工过程或同时测定两个以上施工过程所需的总延续时间的确定。延续时间的确定,应立足于既不能消耗过多的观察时间,又能得到比较可靠和准确的结果。同时还必须注意:所测施工过程的广泛性和经济价值;已经达到的功效水平的稳定程度;同时测定不同类型施工过程的数目;被测定的工人人数以及测定完成产品的可能次、数等。写实记录法所需的延续时间如表2.3.2所示,必须同时满足表中三项要求,如其中任一项达不到最低要求,应酌情增加延续时间。表2.3.2写实记录法确定延续时间表
(3)工作日写实法。工作日写实法是一种研究整个工作班内的各种工时消耗的方法。运用工作日写实法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取得编制定额的基础资料;二是检查定额的执行情况,找出缺点,改进工作。当用于第一个目的时,工作日写实的结果要获得观察对象在工作班内工时消耗的全部情况,以及产品数量和影响工时消耗的影响因素。其中,工时消耗应该按工消耗的性质分类记录。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测定3~4次。当用于第二个目的时,通过工作日写实应该做到:查明工时损失量和引起工时损失的原因,制订消除工时损失,改善劳动组织和工作地点组织的措施,查明熟练工人是否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确定合理的小组编制和合理的小组分工;确定机器在时间利用和生产率方面的情况,找出使用不当的原因,订出改善机器使用情况的技术组织措施,计算工人或机器完成定额的实际百分比和可能百分比。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测定1~3次。工作日写实法与测时法、写实记录法相比较,具有技术简便、费力不多、应用面广和资料全面的优点,在我国是一种采用较广的编制定额的方法。工作日写实法的缺点:由于有观察人员在场,即使在观察前做了充分准备,仍不免在工时利用上有一定的虚假性;工作日写实法的观察工作量较大,费时较多,费用亦高。
工作日写实法,利用写实记录表记录观察资料。记录时间时不需要将有效工作时间分为各个组成部分,只需划分适合于技术水平和不适合于技术水平两类。但是工时消耗还需按性质分类记录。工作日写实法示例如表2.3.3所示。
表2.3.3工作日写实法结果表
更多造价工程师信息:
编辑推荐:
课程推荐:精品VIP―网+面强势结合 全程领跑套餐―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2014年造价工程师在线模考 造价工程师报名指导交流群
专题推荐:环球网校2014造价师招生简章 201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
二、确定人工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人工定额的两种表现形式。拟定出时间定额,也就可以计算出产量定额。
在全面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计时观察资料,我们可以获得定额的各种必需消耗时问。将这些时间进行归纳,有的是经过换算,有的是根据不同的工时规范附加,最后把各种定额时间加以综合和类比就是整个工作过程的人工消耗的时间定额。
(一)确定工序作业时间
根据计时观察资料的分析和选择,我们可以获得各种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和辅助工作时间,将这两种时间合并称之为工序作业时间。它是产品主要的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是各种因素的集中反映,决定着整个产品的定额时间。
1.拟定基本工作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在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中占的比重最大。在确定基本工作时间时,必须细致、精确。基本工作时间消耗一般应根据计时观察资料来确定。其做法是,首先确定工作过程每一组成部分的工时消耗,然后再综合出工作过程的工时消耗。如果组成部分的产品计量单位和工作过程的产品计量单位不符,就需先求出不同计量单位的换算系数,进行产品计量单位的换算,然后再相加,求得工作过程的工时消耗。
2.拟定辅助工作时间
辅助工作时间的确定方法与基本工作时间相同。如果在计时观察时不能取得足够的资料,也可采用工时规范或经验数据来确定。如具有现行的工时规范,可以直接利用工时规范中规定的辅助工作时间的百分比来计算。举例见表2.3.4。
(二)确定规范时间
规范时间内容包括工序作业时间以外的准备与结束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以及休息时间。
1.确定准备与结束时间
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分为工作日和任务两种。任务的准备与结束时间通常不能集中在某一个工作日中,而要采取分摊计算的方法,分摊在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里。
如果在计时观察资料中不能取得足够的准备与结束时间的资料,也可根据工时规范或经验数据来确定。
2.确定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
在确定不可避免中断时间的定额时,必须注意由工艺特点所引起的不可避免中断才可列人工作过程的时间定额。
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也需要根据测时资料通过整理分析获得,也可以根据经验数据或工时规范,以占工作日的百分比表示此项工时消耗的时间定额。
3.拟定休息时间
休息时间应根据工作班作息制度、经验资料、计时观察资料,以及对工作的疲劳程度作全面分析来确定。同时,应考虑尽可能利用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作为休息时间。
规范时间均可利用工时规范或经验数据确定,常用的参考数据可如表2.3.5所示。
表2.3.5准备与结束、休息、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占工作班时间的百分率参考表
(三)拟定定额时间
确定的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与休息时间之和,就是劳动定额的时间定额。根据时间定额可计算出产量定额,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互成倒数。
利用工时规范,可以计算劳动定额的时间定额。计算公式如下:
工序作业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问(2.3.3)
规范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休息时间(2.3.4)
工序作业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1一辅助时间%)(2.3.5)
【例2.3.2】通过计时观察资料得知:人工挖二类土1m3的基本工作时间为6h,辅助工作时间占工序作业时间的2%。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休息时间分别占工作日的3%、2%、18%。则该人工挖二类土的时间定额是多少?
解:基本工作时间=6h=0.75(工日/m3)
工序作业时间=0.75/(1-2%)=0.765(工日/m3)
时间定额=0.765/(1-3%-2%-18%)=0.994(工日/m3)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造价工程师考试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更多造价工程师信息:
编辑推荐:
课程推荐:精品VIP―网+面强势结合 全程领跑套餐―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2014年造价工程师在线模考 造价工程师报名指导交流群
专题推荐:环球网校2014造价师招生简章 201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
三、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材料的分类
合理确定材料消耗定额,必须研究和区分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类别。
1.根据材料消耗的性质划分
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为必需消耗的材料和损失的材料两类性质。
必需消耗的材料,是指在合理用料的条件下,生产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材料。它包括: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装工程的材料;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不可避免的材料损耗。必需消耗的材料属于施工正常消耗,是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基本数据。其中: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装工程的材料,编制材料净用量定额;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和材料损耗,编制材料损耗定额。
2.根据材料消耗与工程实体的关系划分
施工中的材料可分为实体材料和非实体材料两类。
(1)实体材料,是指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它包括工程直接性材料和辅助材料。
工程直接性材料主要是指一次性消耗、直接用于工程上构成建筑物或结构本体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柱中的钢筋、水泥、砂、碎石等;辅助性材料主要是指虽也是施工过程中所必需,却并不构成建筑物或结构本体的材料。如土石方爆破工程中所需的炸药、引信、雷管等。主要材料用量大,辅助材料用量少。
(2)非实体材料,是指在施工中必须使用但又不能构成工程实体的施工措施性材料。非实体材料主要是指周转性材料,如模板、脚手架等。有关非实体材料消耗的计算在第一章中已有所论述,此处主要阐述实体材料消耗的计算。
(二)确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确定实体材料的净用量定额和材料损耗定额的计算数据,是通过现场技术测定、实验室试验、现场统计和理论计算等方法获得的。
(1)现场技术测定法,又称为观测法,是根据对材料消耗过程的测定与观察,通过完成产品数量和材料消耗量的计算,而确定各种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现场技术测定法主要适用于确定材料损耗量,因为该部分数值用统计法或其他方法较难得到。通过现场观察,还可以区别出哪些是可以避免的损耗,哪些是属于难于避免的损耗,明确定额中不应列入可以避免的损耗。
(2)实验室试验法,主要用于编制材料净用量定额。通过试验,能够对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以及按强度等级控制的混凝土、砂浆、沥青、油漆等配比做出科学的结论,给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提供出有技术根据的、比较精确的计算数据。但其缺点在于无法估计到施工现场某些因素对材料消耗量的影响。
(3)现场统计法,是以施工现场积累的分部分项工程使用材料数量、完成产品数量、完成工作原材料的剩余数量等统计资料为基础,经过整理分析,获得材料消耗的数据。这种方法由于不能分清材料消耗的性质,因而不能作为确定材料净用量定额和材料损耗定额的依据,只能作为编制定额的辅助性方法使用。
上述三种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即材料的产品标准,计量要使用标准容器和称量设备,质量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以保证获得可靠的定额编制依据。
(4)理论计算法,是运用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材料消耗定额。
【例2.3.3】计算1m3标准砖一一砖外墙砌体砖数和砂浆的净用量。
解:
砂浆净用量=1-529×(0.24×0.115×0.053)=0.226(m3)
材料的损耗一般以损耗率表示。材料损耗率可以通过观察法或统计法确定。材料损耗率及材料损耗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
总损耗量=净用量+损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2.3.10)
2)块料面层的材料用量计算。
每100m2面层块料数量、灰缝及结合层材料用量公式如下:
100m2灰缝材料净用量=[100-(块料长×块料宽×100m2块料用量)]×灰缝深
(2.3.12)
结合层材料用量=100m2×结合层厚度(2.3.13)
【例2.3.4】用1:1水泥砂浆贴150mm×150mm×5mm瓷砖墙面,结合层厚度为10mm,试计算每100m2瓷砖墙面中瓷砖和砂浆的消耗量(灰缝宽为2mm)。假设瓷砖损耗率为1.5%,砂浆损耗率为1%。
每100m2瓷砖墙面中瓷砖的总消耗量=4328.25×(1+1.5%)=4393.17(块)
每100m2瓷砖墙面中结合层砂浆净用量=100×0.01=1(m3)
每100m2瓷砖墙面中灰缝砂浆净用量=[100-(4328.25×0.15×0.15)]×0.005=0.013(m3)
每100m2瓷砖墙面中水泥砂浆总消耗量=(1+0.013)×(1+1%)=1.02(m3)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造价工程师考试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更多造价工程师信息:
编辑推荐:
课程推荐:精品VIP―网+面强势结合 全程领跑套餐―赢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2014年造价工程师在线模考 造价工程师报名指导交流群
专题推荐:环球网校2014造价师招生简章 201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
四、确定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确定机械1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
机械纯工作时间,就是指机械的必需消耗时间。机械1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就是在正常施工组织条件下,具有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工人操纵机械1h的生产率。根据机械工作特点的不同,机械1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的确定方法,也有所不同。
(1)对于循环动作机械,确定机械纯工作1h正常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例2.3.5】某工程现场采用出料容量500L的混凝土搅拌机,每一次循环中,装料、搅拌、卸料、中断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min、3min、1rain、1min,机械正常利用系数为0.9,求该机械的台班产量定额。
解:该搅拌机一次循环的正常延续时间=1+3+1+1=6(min)=0.1(h)
该搅拌机纯工作1h循环次数=10(次)
该搅拌机纯工作1h正常生产率=10×500=5000(L)=5(m3)
该搅拌机台班产量定额=5×8×0.9=36(m3/台班)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造价工程师考试频道及论坛,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更多造价工程师信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