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您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我们会在报名、准考证打印等时间点提醒您,以防您错过。
第十单元 病因
细目四、饮食失宜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但饮食失宜或不洁或偏嗜,则又常为导致疾病发生之因,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又可聚湿、生痰、化热,或变生它病。
(一)饮食不节
1.过饥,则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久之则气血衰少而为病。气血不足,则抗病力降低,亦易继发它病。
2.过饱,则摄食过量,脾胃运化无权,可导致宿食积滞,脾胃损伤,则可见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症。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1.饮食偏寒偏热 。2.饮食五味偏嗜。 3.食类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一)过度劳累 1.劳力过度 2.劳神过度 3.房劳过度
(二)过度安逸 “久卧伤气”,过度安逸,则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
细目六、痰饮
(一)痰饮的概念
痰饮: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1.痰:又分有形与无形之痰。
(1)有形之痰:指咯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以及瘰疬、痰核等。
(2)无形之痰:则指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不见形质的痰液,但可通过其所表现的症状而确定。
2.饮:指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并因其不同的停留部位和不同症状而有不同名称。如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
(二)痰饮的形成
1.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所伤,或七情内伤等,致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
2.痰饮形成后,饮多留积于肠胃、胸胁及肌肤;痰则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则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证。
(三)痰饮的致病特点
1.阻滞气血运行:
痰饮为有形之邪,可随气流行,或停滞于经脉,或留滞于脏腑,阻滞气机,障碍血行,引发多种病证。
2.影响水液代谢:
痰饮作为继发**病因素,可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活动,而使水液代谢障碍加重,导致水湿不运,或水液不布,或水液停蓄。
3.易于蒙蔽心神:
痰浊为病,随气上逆,易于蒙蔽清窍,扰乱心神,导致心神活动失常,出现某些神志病证。
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痰饮病邪,随气流行,内而脏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可停滞于某些部位而引发多种病证。由于致病面广,发病部位不一,且易于兼邪致病,故病证繁多、症状复杂,因而有“百病多由痰作崇”之说。
细目七、瘀血
(一)瘀血的概念
瘀血:指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1.瘀血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
2.瘀血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二)瘀血的形成 1.血出致瘀。2.气滞致瘀。3.因虚致瘀(即气虚或津亏致瘀)。4.血寒致瘀。5.血热致瘀。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1.易于阻滞气机,即“血瘀必气滞”。2.影响血脉循行。
3.影响新血生成,故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说。
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且多因瘀阻的部位和形成瘀血的原因不同而异。
(1)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
(2)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
(3)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瘀血攻心,可致发狂;
(4)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暗或有血块,或见崩漏;
(5)瘀阻肢体末端,可成脱骨疽;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则可见局部肿痛青紫。
(四)瘀血的病证特点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或夜间痛甚;
2.肿块:外伤于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痛;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成瘕积,按之痞块,固定不移;
3.出血:血色多呈紫暗,并伴有血块;
4.色紫暗:久瘀可见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经脉曲张等症;
5.肌肤甲错,或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细目八、结石
(一)结石的概念
结石,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结石较大者难以排出,故多留滞而致病。
(二)结石的形成1.饮食不当。2.情志内伤。3.服药不当。4.体质差异。
(三)结石的致病特点 1.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2.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3.易于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以上就是环球网校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解析“第十单元”:痰饮、淤血等”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您可以点击下方资料下载按钮免费获取精品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