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能力第一章考点:学前儿童发展

环球网校·2016-07-28 13:10:18浏览680 收藏340
摘要   【摘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相关考点整理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

  【摘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相关考点整理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能力第一章考点:学前儿童发展,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查看: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能力1-7章重点汇总

  考点一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考点预测

  3~4岁被称为( )。

  A.幼儿早期

  B.幼儿初期

  C.幼儿中期

  D.幼儿晚期

  答案:B

  考点归纳

  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在此过程中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其中,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这是发展中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儿童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

  考点二 婴幼儿发展的特点

  考点预测

  儿童先学会爬,后学会走,这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 )的特点。

  A.方向性和顺序性

  B.连续性和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A

  考点预测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指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对于每个儿童而言,其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是不同的。

  考点三 婴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

  考点预测

  4~5岁是儿童( )的敏感期。

  A.口头语言发展

  B.形状知觉形成

  C.方位知觉形成

  D.学习书面言语

  答案:D

  考点归纳

  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

  敏感期是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

  考点四 婴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危机期

  考点预测

  有很多事情,幼儿都喜欢自己做,如果成人反对,他就发脾气,这说明该幼儿处于( )。

  A.危机期

  B.最近发展区

  C.敏感期

  D.危险期

  答案:A

  考点归纳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幼儿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考点五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考点预测

  ( )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决定条件。

  A.遗传

  B.生理成熟

  C.环境与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答案:C

  考点归纳

  1.遗传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遗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2)遗传奠定了幼儿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生理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表现在发展方向、顺序和速度上。

  3.环境

  环境影响幼儿身心的发展和变化,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提供幼儿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指幼儿的社会生活条件。

  4.教育

  教育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幼儿园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实践活动,可以有目的地利用和控制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选择和利用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益的因素,控制或克服不利因素,使各方面影响都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

  5.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幼儿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映能力,也包括幼儿对外界所做的创造性反映能力。

  总之,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决定条件,而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教育相结合,促使其身心发展的遗传潜能转化为现实,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和调控作用。

  考点六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考点预测

  新生儿只有少数几种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越来越分化、增多。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具有( )的特征。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具体到抽象

  C.从被动到主动

  D.从零乱到成体系

  答案:A

  考点归纳

  1.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逐渐变得复杂多样。

  2.从具体到抽象

  在整个幼儿阶段,一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到5~6岁时,幼儿开始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

  3.从被动到主动

  幼儿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幼儿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幼儿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考点七 幼儿的身体发育

  考点预测

  简答题:简述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考点归纳

  幼儿身体发育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有:

  (1)运动器官发展接近完善,调节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婴幼儿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3)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4)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

  考点八 幼儿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

  考点归纳

  儿童对手臂和躯干的控制( )于大腿。

  A.同时

  B.有个体差异

  C.早

  D.晚

  答案:A

  考点归纳

  1.从上至下

  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方向进行。

  2.由近而远

  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于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3.由粗到细

  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儿童开始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小肌肉的动作。

  4.由头至尾

  对头部的控制早于手臂和躯干,对手臂和躯干的控制早于大腿。

  5.由整体到局部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以后儿童的动作才逐步分化成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考点九 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

  考点预测

  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p,这种观点属于(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独立作用论

  答案:A

  考点归纳

  1.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高尔顿、霍尔

  主要观点:幼儿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

  2.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主要观点: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这种观点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起决定的作用。

  考点十 佛洛依德的人格动力系统

  考点预测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的追求原则是( )。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完美原则

  D.理想原则

  答案:B

  考点归纳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动力系统。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考点十一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考点预测

  4~5岁幼儿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答案:C

  考点归纳

  新精神分析派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这些危机是每一个发展阶段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和社会任务的改变而相继出现的,是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考点十二 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

  考点预测

  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方法称为( )。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D

  考点归纳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记录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应用最普遍,并且对于作为研究对象的幼儿而言,也是较适宜的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谈话对象的特点拟订谈话的话题和内容;(2)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要求是儿童能够回答和乐于回答,并能从中分析出其心理活动的;

  (3)跟儿童进行谈话的时候,必须随机应变;(4)谈话的过程和结果应当由研究者本人或共同工作者做详细的记录。

  3.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通过儿童的作品,可以考察其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感情状态等心理活动。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教师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常用的实验法有自然实验、教育心理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考点十三 知觉的基本特征

  考点预测

  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A

  考点归纳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T-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主要有: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3)知觉的选择性也明显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影响。

  2.知觉的整体性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指的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对事物的理解是产生正确知觉的必要条件。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

  考点十四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特点

  考点预测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在于( )。

  A.认识颜色

  c.颜色褪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B.说出颜色的名称

  D.分辨颜色

  答案:C

  考点归纳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对于颜色深浅色调的辨认问题不完全是辨色能力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的影响。即使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也会掌握。

  考点十五 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特点

  考点预测

  5~6岁的幼儿对年龄大小和出生顺序的理解是( )。

  A.完全不能理解

  B.知道出生次序所产生的年龄差距始终存在

  C.形成稳定的年龄概念

  D.知道年龄大的先出生,年龄小的后出生,但对于出生顺序所产生的年龄差还不能理解

  答案:D

  考点归纳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遵循下述规律:

  第一,幼儿对时间顺序的知觉发展较早,其特点是由对短时间顺序的知觉逐渐发展到对长时间顺

  序的知觉。

  第二,幼儿对时间间隔(时距)的估计及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发展较晚。

  第三,对于年龄大小和出生顺序,4~5岁幼儿不能完全理解二者的关系;5~6岁能够知道年龄大的先出生,年龄小的后出生,但蚌子出生顺序所产生的年龄差还不能理解;6岁以上幼儿能够理解出生次序所产生的年龄差距始终存在,能够理解年龄大小和出生次序的关系,形成稳定的年龄概念。

  考点十六 注意的分类

  考点预测

  上课时,窗外响起一声巨响,幼儿全部向外望去,这属于( )。

  A.不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B

  考点归纳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期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关系、运动与变化以及新异性;二是人自身的状态,如需要、兴趣、情绪、态度以及对事物的期待,也会影响人们的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有意注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二是对活动的兴趣与认识;三是活动的组织;四是人的知识经验;五是人的性格及意志品质。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考点十七 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考点预测

  简答题:简述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考点归纳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许多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中班幼儿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得以发展,他们对有兴趣的活动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他们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比中班幼儿能更长时间地保持注意。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幼儿园中,老师在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时,经常提醒幼儿“注意听老师讲",就是为了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此外,幼儿从始至终地听老师讲故事,认真地画画、做手工等都是幼儿有目的的活动,而且为了完成活动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别的事,这也是幼儿园的有意注意。

  考点十八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考点预测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比较均匀

  D.没有规律

  答案:A

  考点归纳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错误的过程。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对于不必要的、陈旧的信息的遗忘,是有积极意义的。

  编辑推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哪些方面的内容?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统考)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题汇总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都包含什么科目?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能力之学前教育原理考点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能力第一章考点:学前儿童发展》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


  【摘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相关考点整理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能力第一章考点:学前儿童发展,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查看: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能力1-7章重点汇总

  遗忘的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得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因此说,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

  考点十九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考点预测

  简答题: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考点归纳

  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觉行动思维——借助动作进行思维

  0~3岁的幼儿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主要利用直观的行动和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借助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

  所谓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3.抽象逻辑思维——借助语词、概念进行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幼儿末期即幼儿6~8岁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考点二十 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考点预测

  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是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逻辑运算阶段

  答案:A

  考点归纳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考点二十一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考点预测

  ( )的发展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A.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

  B.外部言语和书面言语

  C.口头言语

  D.自我言语

  答案:A

  考点归纳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有:

  1.语音的发展

  (1幼儿发音越来越准确。

  (2)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为3~4岁。

  (3)幼儿对声母、韵母的掌握程度不同。

  (4)语音意识逐渐发展。

  2.词汇的发展

  幼儿的词汇量是以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发展的,幼儿期是词汇量飞跃发展的时期。随着词汇数量的增加,幼儿掌握的词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词的类型和内容两方面。

  3.语法的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所使用句子的结构的发展有如下趋势: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幼儿初期,幼儿的言语表达具有情境性特点,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连贯性,听话人要边听边猜才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上升。连贯言语和独自言语的发展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考点二十二 婴幼儿恐惧的发展阶段

  考点预测

  幼儿不敢一个人睡,因为"怕黑暗里有大灰狼",这属于( )恐惧。

  A.本能的恐惧

  B.预测性恐惧

  C.怯生

  D.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答案:B

  考点归纳

  幼儿恐惧的分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本能的恐惧

  恐惧是婴儿出生就有的情绪反应,甚至可以说是本能的反应。最初的恐惧不是由视觉刺激引起的,而是由听觉、肤觉、机体觉等刺激引起的。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婴儿从4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会激起恐惧情绪。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视觉对恐惧的产生渐渐起主要作用。

  3.怯生

  所谓怯生,可以说是对陌生刺激檄的恐惧反应。怯生与依恋情绪同时产生,一般在6个月左右出现。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越强烈,怯生情绪也越强烈。

  4.预测性恐惧

  2岁左右的幼儿,随着想象的发展,出现预测性恐惧,如·iD黑、一iD狼、怕坏人等。这些和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往往是由环境影响而形成。与此同时,由于语言在幼儿心理发展中作用的增加,可以通过成人讲解来帮助幼儿克服这种恐惧。

  考点二十三 幼儿情绪感的特点与培养

  考点预测

  简答题:根据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简述如何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进行培养。

  考点归纳

  1.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

  (1)易冲动性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被不可遏制的情绪所支配。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

  (2)不稳定性

  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ti绪在短时间内可以互相转换。

  (3)外露性

  幼儿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2.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3)帮助幼儿控制情绪。

  (4)教会幼儿调节情绪的方法。

  考点二十四 幼儿气质的类型

  考点预测

  某幼儿总是主动找同伴一起玩游戏,但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去玩别的了。他很可能属于( )气质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考点归纳

  现代的气质学说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

  1.胆汁质

  这种幼儿情绪体验强烈,思维灵活,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行动敏捷,生气勃勃,但遇事常欠考虑,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2.多血质

  这种幼儿情感丰富,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3.粘液质

  这种幼儿情绪平稳,安静稳重,沉默寡言,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自制力强、耐受力高,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4.抑郁质

  这种幼儿情绪体验深刻,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考点二十五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考点预测

  儿童掌握了代名词"我",是儿童( )萌芽的标志。

  A.需要

  B.性格

  C.自我意识

  D.社会性

  答案:C

  考点归纳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幼儿期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5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l岁前儿童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

  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这个年龄的幼儿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少年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考点二十六 父母教养方式

  考点预测

  ( )的教养方式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A.纵容型

  B.忽视型

  C.****型

  D.权威型

  答案:D

  考点归纳

  亲子关系通常分成四种:权威型、****型、纵容型和忽视型。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证明,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考点二十七 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差异

  考点预测

  3岁后,幼儿在选择游戏伙伴的时候,产生了明显的性别偏好,即一般喜欢选择( )。

  A.与自己相同性别的幼儿

  B.与自己不同性别的幼儿

  C.选择时没有明显性别倾向性

  D.随机选择

  答案:A

  考点归纳

  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

  通过对男女幼儿的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存在着明显的兴趣差异:男孩更喜欢运动性、竞赛性的游戏,甚至是彼此之间进行身体冲突的游戏;女孩则喜欢过家家等角色游戏。

  2.性别偏好方面

  3岁后,幼儿在选择游戏伙伴的时候,产生了明显的性别偏好,即喜欢选择同性别的幼儿。另外,男孩之间常发生身体上的接触,如打闹、推搡等,而女孩在游戏中少有身体上的接触。

  3.个性与社会性方面

  幼儿期,男孩和女孩的个性、社会性就有了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更安静、乖巧,更懂得关心、同情他人;男孩的好奇心比女孩更旺盛,在与人交往时更有攻击性。

  考点二十八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考点预测

  ( )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个性发展

  B.情绪情感的发展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D.攻击行为

  答案:C

  考点归纳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亲社会行为发展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是以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体验的发展为前提的。移情是幼儿道德认识发展的主要方面,由此产生的同情心是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具体体现。移情指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是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机。

  考点二十九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考点预测

  简答题: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考点归纳

  l.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1)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

  在幼儿早期,争吵、骂人、破坏、发脾气等攻击性行为就有所表现,而且男孩发生的次数比女孩多。到了幼儿期,这种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均增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2)攻击方式的变化

  2~3岁孩子的攻击性常表现为工具性攻击,年龄稍大些的托儿所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身体性攻击越来越少,转而采用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等方式。

  (3)攻击性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相当稳定的行为。幼儿期攻击性强的孩子到成年后多数也有攻击性。

  2.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父母的抚养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抚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2)榜样

  大众传媒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他们会将武力视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这就增加了幼儿的攻击性。

  (3)强化

  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听之任之就等于对侵犯行为的强化。幼儿成功地运用了攻击性策略控制同伴,会增加和加强其以后的攻击性。

  (4)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挫折。

  考点三十 自闭症儿童

  考点预测

  简答题:简述自闭症的临床表现。

  考点归纳

  1.自闭症的概念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展障碍,自闭症的儿童经常进行反复行为和刻板运动,抵抗环境的变化和日常生活规律的变化,以及对感知觉经验做出异常反应。

  2.自闭症的临床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

  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

  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

  (2)交流障碍

  ①非言语交流障碍: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们想要的东西,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②言语交流障碍:患儿在言语交流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二是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三是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四是言语运用能力受损。

  (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患儿极度专注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4)其他症状

  约3/4该症患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约l/3~1/4患儿合并癫痫。

  编辑推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哪些方面的内容?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统考)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题汇总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都包含什么科目?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能力之学前教育原理考点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能力第一章考点:学前儿童发展》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