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原理章节重点:教育的概述上

环球网校·2016-08-16 09:02:20浏览405 收藏121
摘要   【摘要】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多相关考点整理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原理章节重点:教育的概述上。  点击

  【摘要】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多相关考点整理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原理章节重点:教育的概述上。

  点击查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原理章节重点整理汇总

  考点1: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1.教育的本质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习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育的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在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2)正向功能(积极功能)与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性质划分)

  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

  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考点2:教育的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一个国家、民族通过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广义教育目的的多样性,必然要求价值取向上的因势利导,以实现教育目的的不断优化。

  狭义: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即一个国家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它反映了特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2.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贯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具体来说,教育目的发挥着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1)导向作用

  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学校教育活动指明方向。

  (2)激励作用

  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教育目的一旦确定就能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以此为依据评价教学工作的得失。评估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工作,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3.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

  第一个层次,它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件和教育法令中。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第二个层次,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只有明确了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才能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又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而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3)教师的教学目标

  第三个层次,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达到的预期标准。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其内容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4.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1)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教育目的的确立,是教育学的首要问题。因此,它是所有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教育目的的确立是指在对教育目的或目标进行选取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对选取的教育目的或目标进行的确定和确认。

  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和制定的,属于意识范畴,体现着人的主观意志。由于人们对教育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因而在教育目的的依据上便形成了不同的主张。

  (2)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①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信奉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②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社会本位论以对社会功能的好坏作为教育结果的评价标准,离开了社会的需要,就无从对教育的结果进行评价。社会本位论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对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但它忽视了教育在培养人的活动中的相对独立性,否定个体的兴趣、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甚至有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倾向,造成对人的本性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③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其基本观点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个人本位论是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一种思想主张。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之中。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康德、马斯洛等。

  ④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除它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内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代表人物:杜威(著有《民本主义与教育》)。

  5.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变动是通过政府文件,以教育方针的形式表达的。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的演变

  ①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②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四有、两爱、两精神”,即教育要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些人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④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⑤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文件中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或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它们都确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教育培养人才、学校办学的方向;

  第二,它们都确定了教育培养的人所应具有的素质。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考点3: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与作用

  考点3.1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又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国家通过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对象和权利

  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编辑推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哪些方面的内容?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统考)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题汇总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都包含什么科目?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能力之学前教育原理考点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原理章节重点:教育的概述上》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

  【摘要】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多相关考点整理详见下面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原理章节重点:教育的概述上。

  点击查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原理章节重点整理汇总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的因素。

  一个国家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社会伦理道德观,直接受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校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政治、道德同样也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国家的这种要求通过制定教育目的、规定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考试评价手段来实现。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进而也决定教育内容的选择,特别是思想品德内容的选择。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反作用

  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调控、主导一定社会的舆论和规范,积极地影响人、引导人,尤其注意通过培养青年一代的政治理念与品质,以促进和保障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路线的巩固和发展。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是社会政治关系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通过专门化的学校教育,系统地培养未来的政治人才和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和执政能力。通过促进个人社会化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是一种通过传播思想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同时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因而教育就自然成为一种强大的舆论力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并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制度的现实力量。

  (4)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从历史上看,教育和政治关系的研究,实质上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考点3.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

  第一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要求,第二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科技革命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提出了必要性,并提供了可能性。

  (4)生产力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功能

  (1)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化生产的今天,衡量劳动力的质量,不光要衡量劳动者体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衡量劳动者智力的高低。然而,不论是体力的改善还是智力的提高,都要靠教育去完成。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通过产生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促进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不太明显。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教育实现科学技术的手段与途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第二,教育可以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考点3.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与深层底蕴,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取向,因而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一个社会的教育是以保存或传承现有文化成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价值取向,还是在继承现有文化的同时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转型并创造新文化,取决于社会总体的文化价值观。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之外,还受文化的影响。例如,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反映在人才培养上,强调教育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希腊时期崇尚知识和理性,因而当时的教育目的则是培养哲学家和哲学王;近代英国着重培养具有绅士风范与良好品性的公民。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以传播文化为己任,因此,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首先,文化的发展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上。当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积累较少时,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就较小;反之,文化发展水平越高、内容越丰富时,教育内容的选择广度和深度、课程的种类和变革频率也随之增加。其次,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也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一定的特色。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知识及其来源的认识,也影响着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在教育上影响着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由此决定了人们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选择。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来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文化的过程就是整理文化的过程。教育将选择为教育内容的文化刻画在年轻一代身上,实现文化的传递和保存。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传播意味着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在传播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不断优化各自的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第一,教育对文化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并通过他们去推动本民族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

  第二,教育可以选择文化并将选择后的文化确定为教育内容,使得文化更具有生命力;

  第三,教育带来了文化交流,使原生文化在与异族文化的交融和优化中,激发出文化创新的生机和动力。

  考点3.4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学技术能够有力地改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育者的教育价值、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总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每次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极大地促进受教育规模的扩大。正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受教育者不一定都以课堂教学为唯一的方式来接受新的信息。另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的方法手段

  首先,信息技术智能化,它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念真正成为现实。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并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在传统的教育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照样可以进行,而在人机系统中,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反应,教学活动将会终止,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乃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4.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首先,从现代科技对人的要求来看,由于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已经被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具备现代科技素养已经是时代对人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在学校教育中进行科技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其次,从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来看,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是分离的,科学充满了思辨的色彩,而技术总是与生产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自科技革命发生以来,科学和技术日益走向联合,并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出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独立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这使现代科技知识作为教与学的内容进入现代教育过程成为可能。

  当然,促使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科技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及由此对人的素质所提出的革命性要求。最后,从现代科技发展的历程来看,每一次跃进都触动着学校教育内容的神经。在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过程中,科技大规模地、广泛地变成直接的生产力,它不仅以巨大的威力证明着自己的社会价值,而且在学校教育领域不断扩大着自己的阵地,促使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己任的新式学校不断建立。

  考点3.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发展结构以及教育的质量

  人口的高增长必然要求扩大教育的规模。人口增长率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学制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学校内部。在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教育要大规模地发展,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学制不能单一化。人口增长率过高造成人口数量激增的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2.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时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的文化构成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教育需求和质量的影响上。人口文化构成的总体水平高,对教育的需求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同时也为教育发展和提高创造了条件。

  编辑推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哪些方面的内容?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统考)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专项练习题汇总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都包含什么科目?

  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能力之学前教育原理考点汇总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或教师资格论坛,如果你喜欢《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原理章节重点:教育的概述上》这篇文章,欢迎点击Ctrl+D进行收藏,以便随时查阅。环球网校教师频道小编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交流!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