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短信预约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立即预约

请输入下面的图形验证码

提交验证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教资考试报名人数十年增加66倍!是“备胎”还是“真爱”?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11-09 09:28:54浏览38 收藏3
摘要 11月8日,北京日报客户端发布了《教资考试报名人数十年增加66倍!是“备胎”还是“真爱”?》,其中明确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 2万人次,跃升至2022年的1144 2万人次,10年间增加了近66倍。

11月8日,北京日报客户端发布了《教资考试报名人数十年增加66倍!是“备胎”还是“真爱”?》,其中明确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2年的1144.2万人次,10年间增加了近66倍。

需要及时了解教师资格考试动态的小伙伴可“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将会及时为大家推送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成绩查询时间提醒。

教资考试报名人数十年增加66倍!是“备胎”还是“真爱”?

北京日报客户端发布的《教资考试报名人数十年增加66倍!是“备胎”还是“真爱”?》内容具体如下: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日前启幕。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2年的1144.2万人次,10年间增加了近66倍。教师资格考试为何这么火?中小学是否真的缺老师?考了教师证就能当老师吗?那么多非“科班出身”的人当老师,家长又是怎么看待这事的呢?

【问题一】

大学生为什么热衷考教师资格证?

为就业增加一条出路

中央民族大学大三学生 王泽宇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是成为教师的必经之路。不过,近年来很多并没有“教师梦”的大学生也开始报名参加教资考试,使得报考人数骤增。

作为一名“00后”大学生,我今年也参加了教师资格考试。和报考的同学聊天后发现,大家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目的无外乎三点:

第一,认为教师是一种稳定且需求较高的职业。这两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多、就业压力大,相比其他行业,大家认为教育行业的竞争压力会小一些。毕竟,无论社会怎样发展都会需要承担教书育人功能的教师,这个职业十分稳定。而且,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育行业未来会需要大量人才,前景看好。

第二,认为教师收入稳定。大家觉得,一旦入职教师,只要自己能力足够,便会长期稳定地就业,不会像有些行业那样需要随时面临淘汰、倒闭等风险。

第三,对教师这个职业最为熟悉。教师与学生的“近距离感”也是大学生选择报考教资或从事教育行业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大学生,从小到大接触得最多的职业便是教师,可谓伴随了自己的整个成长过程,接触得多了,对教师的工作也就比较了解。

就我个人而言,报考教资是为了给自己未来就业铺设一条更为宽阔的道路。首先,成为教师是我的一大职业梦想。其次,我的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需要足够的文化素养及理论知识储备,而不需要太多的实操技能,适合教育、媒体等行业,所以,当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

据我观察,不论大家未来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报考教资的热情都很高涨。因为在我们看来,考教资就像考驾照、考英语四级证书一样,拿到了教师资格证能在就业时为自己增加一条出路。虽然教资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发掘出更多更优秀的教育人才,这对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问题二】

家长愿意非“科班出身”的老师教孩子吗?

比“科班出身”更重要的是“科班水准”

初一学生家长 李邨南

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教过女儿的老师几乎都毕业于师范院校,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科班出身”,其中好几位还在师范类高校获得了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关于教师“科班出身”的问题,我以为应该辩证看待。

首先应该看到“科班出身”的优势。所谓“术业有专攻”,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一门专业。俗话说:“会学的不一定会教”。自己学习和掌握知识,把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这二者并不是一回事。这一点,我想,只要辅导过孩子作业的家长,都会有深切的体会。有时候,在家里费了一晚上的口舌,也没能帮孩子弄懂一个知识点,第二天到了学校,老师三言两语,稍加点拨,孩子就明白了。这就是“科班”的力量。“科班出身”的老师,在各有学科专长的基础上,普遍接受过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等方面的学术训练和实践演练,也就比较容易获得这种力量。同时,随着师范类院校对师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科班”经历还会引导和帮助“准老师”们尽快确立起“师者”的身份意识,自觉把传道受业解惑作为职业理想和追求。

但也应当看到,“科班出身”和成为一个好老师之间,并不简单对应,对二者关系的描述,我们既不能用“只要……就”,也不宜用“只有……才”的句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除了教育领域之外,各行各业都有许多杰出人才毕业于师范院校,而优秀教师中也不乏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由此可见,就成为一个好老师这一目标而言,“科班出身”只是提供了某种条件,虽然这一条件极为重要,却并非抵达目标的唯一路径。有不少老师,因为各种原因,考学时没有选择师范院校就读,毕业后却选择了教师职业。他们不是“科班出身”,却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师身份的执着、对教育专业的钻研,潜心耕耘于教学实践一线,娴熟地掌握和运用教育规律,成长为真正具有“科班水准”的名师。相反,也不排除有“科班出身”的老师,从步入师范院校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把教书育人作为神圣的事业来追求,也从没有对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珍惜,一路走来,混文凭、混饭碗、混退休,不仅不具备“科班水准”,而且丢弃了“科班”应有的尊严。

总之,对于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而言,“科班出身”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科班水准”。也就是说,不论是否怀揣师范院校的毕业文凭,一位优秀的老师都应当坚守立德树人的崇高理想,具有契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学生和家长期待的德行品格和能力素养,切实担当起“引路人”和“筑梦人”的神圣职责。

【问题三】

目前中小学真的缺老师吗?

教师岗位需求会持续增长

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副校长 戴艺

近期,教师资格考试的热度再次引起了社会关注,如此庞大的考试人群,也不禁让人们联想到了中小学校教师招聘日益火爆的场面。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近年来各中小学校始终处于教师岗位紧缺的状态,以海淀区为例,仅2022年上半年编制内的公开招聘数量就达到771个。那么,中小学校教师岗位的需求到底从何而来呢?

首先是入学人数的增加。近年来,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北京市规划定位的逐步落实以及就近入学的要求,中小学校的学位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中,北京市的教育版图也必然要逐步适应这些新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新建校及十二年制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导致教师岗位需求增加。以海淀区为例,2022年秋季学期新增加了8640个中小学学位,其中笔者所在学校从2021年增设了小学部,每年都需要至少10名新任教师,这样的岗位需求至少要持续6年。

其次是教育内容的丰富。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以及全民性、普及性、公平性的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因势而变的中高考科目增加及体育课程比重的提升,也改变了政治、体育等以往“副科”的地位,这些学科地位的变化使得各校必然增加相应学科的课时数量,中小学校为保障课程体系的完备及素质教育的开展,势必要增加相应教师岗位来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第三是教学专业性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及《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除“挖潜”外,也需要通过吸纳“新鲜血液”的方式来不断提升教育及教科研质量来应对新的教育形势。

第四是双减政策的影响。双减政策实施后,一批优质教育机构教师涌向社会,与应届毕业生相比,这些教师普遍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学生学习中所遇困难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教育主管部门也鼓励中小学校将这些教师作为教师岗位补充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五是新老教师的更替。中小学校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老教师退休,近年来由于学校管理方式变革及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深化,学校人员经费支出方式也随之变化,再加上教师退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老教师返聘回岗数量在逐渐减少,退休教师腾退出的教学岗位就需要通过招聘新教师来进行填补。

总之,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学校对于教师岗位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特别是对于那些专业水平较高、个人素质较强的教师需求始终会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教资考试大热的原因——中小学校对教师岗位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未来这样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问题四】

考取教师资格证就能当老师吗?

“教资”只是入职的基本条件

首都师大附中(北校区)执行校长 刘明

近些年“教资热”持续升温,今年更是突破千万。千万考“教资”大军中,非师范生高达800万之多,清华、北大等众多一流名校硕博生也加入其中。其实,即便所有人都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也未必能入职。

通常,学校招聘教师时,教师资格证只是一个基本条件,还有笔试、面试、试讲等多个环节。招聘过程中,学校一般都会对应聘者的职业忠诚度、专业关联度和素质综合度做出判断。

职业忠诚度是指应聘者是否把教师作为第一或唯一求职目标,一般可以从其求职经历和其对教师职业特点认知两个方面做出判断。我们每年在招聘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因公务员考试未通过或其他高薪单位未录用的应聘者,他们多半抱着退而求其次的心态前来应聘;也有一些人对教师职业并没有全方位的认识,简单地认为体制内教师职业稳定、有寒暑假、有利子女教育等优势,他们多半是抱着功利性的目的前来应聘。相比之下,对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规划、对教师工作特殊性有清楚的认识、真心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有理想、对教书有定力、对学生有爱心的应聘者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专业关联度是指应聘者考取的教师资格证与其所学专业是否一致。我们每年在招聘过程中总会遇到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的应聘者,其考取的教师资格证只与某一学段专业契合,甚至有的只是与其辅修专业契合。从知识的连贯性、专业的系统性角度看,本、硕、博专业关联度高,本科就读院校和最高学历毕业院校均为重点院校的应聘者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素质综合度是指要全面关注应聘者的道德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至关重要。因此,学生期间担任班干部、积极参与志愿公益活动、荣获各种荣誉表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应聘者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尽管“教资热”还不能完全等同于“教师热”,不少报考者有“证多不压身”的想法,但是报考人数的激增、学历结构的变化、非师范生比例攀升等因素让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一线大城市的热门中小学在招聘教师时选择范围更大了。从录用结果看,硕士及以上学历占主体,学历层次普遍高于教师资格证规定的最低学历要求,非师范类985、211院校毕业生比例明显增加,确实容易让人得出教师入职门槛提高的结论。但是,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的学校,招不到教师、留不住人才的情况仍然存在。因此,现阶段不同地域间、不同学校间还存在着冷热不均、高低不同的现象。相信随着基础教育的日趋均衡、教师地位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做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从事基础教育责任重大、使命荣光,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基础教育一定能得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专家观点】

“有证书”,更要“有信仰”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桑锦龙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大幅度增加,反映了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也从一个角度透视了我国教育面貌正在发生的格局性变化。

以北京为例,《北京教师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从平均工资的行业排名来看,2009年教师工资在全部19个行业排在第10位,2018年则上升到第6位。可以说,因为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待遇、促进教师成长、维护教师权益等方面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持续提高,促进了“教资热”的产生。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教资热”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促成的,尤其是就业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是伴随着毕业生规模的增大,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突破千万,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面临诸多挑战,部分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士出于“多个证书多条路”心态报考教师资格证,将学校作为“中转站”而不是“目的地”,将“当教师”看作是“备胎”而不是“真爱”。

教育行业是良心行业,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工作,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神圣使命,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是成为好老师的前提和基础。面对“教资热”,对于报考者而言,要清醒地认识到,“有证书”更要“有信仰”,要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心态看待教师工作,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选择。对于学校而言,要正确认识教师资格证的功能和限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高要求的专业工作,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只是依法从事教师职业的起点或底线,并不能确保其为合格教师。从持证上岗到熟练教师、再到优秀教师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在他们的专业成长方面“搭梯子”“铺路子”“出点子”,发挥好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于教育管理部门而言,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导向,针对当前新任教师队伍中,非师范、非专业教师比例日益增加,教师的师德师风、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情况仍然存在等问题,切实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快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将教师职前培养、资格认定与入职教育、在职培训、晋级升职、轮岗交流有机衔接和一体化设计。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是教师资格频道为您整理的《教资考试报名人数十年增加66倍!是“备胎”还是“真爱”?》,点击下方免费下载按钮,免费领取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模拟试题以及其它精华复习资料,助力考生备考教师资格考试。

展开剩余
资料下载
历年真题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环球网校All Rights Reserved